致谢 | 第1-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21页 |
第一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13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一、国内外页岩气的勘探开发及研究进展 | 第13页 |
二、天然气碳同位素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三、天然气氢同位素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案及思路 | 第17-19页 |
一、研究方法和内容 | 第17-18页 |
二、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第四节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 第19-21页 |
第二章 样品地质背景 | 第21-27页 |
第一节 北海盆地 | 第21-25页 |
一、区域概况 | 第21-22页 |
二、盆地演化特征 | 第22页 |
三、烃源岩特征 | 第22-24页 |
四、储层盖层组合特征 | 第24页 |
五、油气田分布 | 第24-25页 |
第二节 意大利黑色页岩 | 第25-27页 |
第三章 干酪根热解生烃动力学及热模拟实验技术 | 第27-41页 |
第一节 化学反应动力学 | 第27-29页 |
一、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速率方程 | 第27页 |
二、基元反应与非基元反应 | 第27-28页 |
三、质量作用定律和反应级数 | 第28-29页 |
第二节 干酪根热解生烃动力学 | 第29-33页 |
一、干酪根热解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第29-30页 |
二、干酪根热解生烃动力学模型 | 第30-33页 |
第三节 热模拟实验技术介绍 | 第33-38页 |
一、开放体系 | 第34页 |
二、半封闭体系 | 第34-35页 |
三、封闭体系 | 第35-38页 |
第四节 干酪根生烃动力学及应用 | 第38-40页 |
一、生烃动力学模拟及参数的求取 | 第38-39页 |
二、生烃动力学参数在地质条件下的应用 | 第39-40页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页岩干酪根热解气的同位素演化特征 | 第41-59页 |
第一节 样品准备与热解实验 | 第41-46页 |
一、样品制备 | 第41-42页 |
二、样品地球化学特征 | 第42-43页 |
三、热解模拟生烃实验 | 第43-46页 |
第二节 页岩干酪根热解烷烃气同位素特征 | 第46-56页 |
一、气体碳同位素值随温度变化特征 | 第46-51页 |
二、烷烃系列碳同位素特征 | 第51-56页 |
第三节 页岩热解气氢同位素演化特征 | 第56-58页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五章 页岩气田气的组成及其同位素特征 | 第59-75页 |
第一节 页岩气的成因类型 | 第59-60页 |
第二节 页岩气同位素组成特征 | 第60-65页 |
一、页岩气碳同位素特征 | 第60-64页 |
二、页岩气氢同位素特征 | 第64-65页 |
三、页岩气碳氢同位素交会图 | 第65页 |
第三节 页岩气同位素倒转机理探讨 | 第65-73页 |
一、页岩干酪根降解初次生成气与液态烃二次裂解气的混合 | 第66-68页 |
二、页岩干酪根与无机物质发生反应 | 第68-69页 |
三、页岩气扩散和吸附/解吸 | 第69-70页 |
四、其他可能影响因素 | 第70-73页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第六章 页岩气的来源判别与组成计算 | 第75-87页 |
第一节 干酪根裂解气与原油裂解气的判识 | 第75-81页 |
一、C1/ C2—C2/ C3 图版 | 第75-76页 |
二、δ~(13)C_2-δ~(13)C3—ln(C_2/C_3)图版 | 第76-77页 |
三、轻烃组成判别 | 第77页 |
四、δ~(13)C_2-δ~(13)C_3VSδ~(13)C_1 图版 | 第77-80页 |
五、甲烷碳氢同位素交汇图 | 第80-81页 |
第二节 页岩气端元组分组成计算方法 | 第81-84页 |
一、混源气体组成计算方法 | 第81-83页 |
二、Appalachain页岩气来源组成 | 第83-84页 |
第三节 碳氢同位素计算页岩气来源组成 | 第84-86页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第七章 论文主要结论及创新 | 第87-91页 |
第一节 论文主要结论 | 第87-90页 |
第二节 论文的不足与今后工作建议 | 第90-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9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