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沽地区沙河街组含方沸石白云岩沉积环境及成因探讨
| 作者简介 | 第1-8页 |
| 摘要 | 第8-12页 |
| ABSTRACT | 第12-19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19-33页 |
| ·选题来源、目的及意义 | 第19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9-30页 |
| ·古物源及古沉积环境恢复 | 第20-23页 |
| ·白云岩成因 | 第23-27页 |
| ·沉积方沸石成因 | 第27-30页 |
|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第30-31页 |
| ·研究思路 | 第30页 |
| ·技术路线 | 第30-31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31-32页 |
| ·主要创新点 | 第32-33页 |
|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33-40页 |
| ·构造特征 | 第33-35页 |
| ·主要断裂特征 | 第33-34页 |
| ·构造演化特点 | 第34-35页 |
| ·地层与沉积特征 | 第35-38页 |
| ·地层特征 | 第35-37页 |
| ·沉积特征 | 第37-38页 |
| ·火山作用产物特征 | 第38-40页 |
| 第三章 岩石矿物学特征 | 第40-56页 |
| ·岩石学特征 | 第40-45页 |
| ·岩石类型及结构构造特征 | 第40-42页 |
| ·岩石相垂向组合类型 | 第42-45页 |
| ·矿物学特征 | 第45-54页 |
| ·白云石 | 第46-48页 |
| ·方沸石 | 第48-51页 |
| ·石英及长石 | 第51-52页 |
| ·粘土矿物 | 第52-53页 |
| ·黄铁矿 | 第53-54页 |
| ·纹层组合类型 | 第54-56页 |
| ·相对深水沉积纹层组合类型 | 第54页 |
| ·相对浅水沉积纹层组合类型 | 第54-56页 |
| 第四章 岩石地球化学及微体古生物特征 | 第56-72页 |
| ·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第56-67页 |
| ·主量元素特征 | 第56-63页 |
| ·微量元素特征 | 第63-64页 |
| ·稀土元素特征 | 第64-67页 |
| ·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 第67-69页 |
| ·碳氧同位素特征 | 第67-68页 |
| ·锶同位素特征 | 第68-69页 |
| ·微体古生物特征 | 第69-72页 |
| ·孢粉特征 | 第69-71页 |
| ·藻类特征 | 第71-72页 |
| 第五章 古物源及古沉积环境恢复 | 第72-84页 |
| ·古物源分析 | 第72-77页 |
| ·来自元素地球化学的指示 | 第72-74页 |
| ·来自锶同位素的指示 | 第74-77页 |
| ·古气侯分析 | 第77-79页 |
| ·来自孢粉组合的指示 | 第77-78页 |
| ·来自氧同位素的指示 | 第78-79页 |
| ·古盐度分析 | 第79-82页 |
| ·来自矿物类型的指示 | 第79-80页 |
| ·来自元素地球化学的指示 | 第80-81页 |
| ·来自碳氧同位素的指示 | 第81页 |
| ·来自藻类组合的指示 | 第81-82页 |
| ·古氧化还原条件分析 | 第82-84页 |
| 第六章 含方沸石白云岩成因探讨 | 第84-100页 |
| ·含方沸石白云岩与热水沉积作用关联分析 | 第84-86页 |
| ·主要自生矿物成岩机理 | 第86-95页 |
| ·方沸石化机理 | 第87-90页 |
| ·白云石化机理 | 第90-93页 |
| ·方沸石化及白云石化关联分析 | 第93-95页 |
| ·纹层组合形成机理 | 第95-97页 |
| ·含方沸石白云岩成因模式 | 第97-100页 |
| 第七章 结论 | 第100-102页 |
| 致谢 | 第102-104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4-1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