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英文摘要 | 第10-12页 |
1 引言 | 第12-30页 |
·猪水肿病的概述 | 第12-13页 |
·猪水肿病的主要致病因子 | 第13-16页 |
·志贺样毒素Ⅱ型变异体 (SLT-Ⅱe) | 第13-15页 |
·F18ab (F107) 菌毛 | 第15-16页 |
·猪水肿病的发病机理及影响因素 | 第16-18页 |
·发病机理 | 第16页 |
·影响因素 | 第16-18页 |
·猪水肿病的诊断 | 第18-20页 |
·流行病学 | 第18页 |
·临床症状及剖检病变 | 第18-19页 |
·实验室诊断 | 第19-20页 |
·猪水肿病的预防 | 第20-23页 |
·药物预防 | 第20-21页 |
·免疫接种 | 第21-23页 |
·微囊技术 | 第23-28页 |
·微囊的性状及作用 | 第23-24页 |
·制备微囊的主要材料 | 第24页 |
·微囊的主要制备方法 | 第24-27页 |
·活性菌类微生态制剂微囊化的研究 | 第27-28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8-30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30-40页 |
·实验材料 | 第30-31页 |
·质粒、菌株及实验动物 | 第30页 |
·主要试剂 | 第30页 |
·主要仪器 | 第30-31页 |
·实验方法 | 第31-40页 |
·大肠杆菌突变菌株 O_(139)* 微囊的制备及性状检测 | 第31-34页 |
·动物免疫及免疫效果检测 | 第34-38页 |
·突变菌株的定植检测 | 第38页 |
·攻毒保护试验 | 第38-40页 |
3 结果 | 第40-63页 |
·微囊的制备 | 第40-42页 |
·微囊形态与结构 | 第40-41页 |
·微囊的耐人工胃酸试验 | 第41页 |
·微囊的人工肠液溶出试验 | 第41-42页 |
·微囊产品的贮存性能 | 第42页 |
·微囊的安全性评价 | 第42页 |
·免疫效果检测 | 第42-55页 |
·SLT-IIeA 蛋白的表达和纯化 | 第42-46页 |
·免疫效果测定 | 第46-55页 |
·突变菌株的定植检测 | 第55-57页 |
·攻毒保护实验 | 第57-63页 |
·大肠杆菌 SLT-IIe 的提取及检测 | 第57-58页 |
·临床表现 | 第58页 |
·眼观病变 | 第58-59页 |
·病理组织学变化 | 第59-63页 |
4 讨论 | 第63-67页 |
·微囊制备方法的选择 | 第63-64页 |
·突变菌株在仔猪肠道内的定植 | 第64页 |
·黏膜免疫与口服疫苗 | 第64-65页 |
·仔猪口服突变菌株 O_(139)*免疫效果评价 | 第65-67页 |
5 结论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