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系统论文--监视、报警、故障诊断系统论文

基于场磨式大气电场仪的雷击火预警系统的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1 绪论第10-15页
   ·引言第10-12页
     ·常见雷电灾害第10-11页
     ·森林雷击火灾害第11-12页
   ·建立雷击火预警系统的目的及意义第12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第12-13页
   ·本文的主要内容第13-15页
2 雷电预警的基本理论第15-23页
   ·雷电形成的电原理第15-18页
     ·雷电的原理第15页
     ·雷雨云的形成第15-16页
     ·雷雨云中的电荷结构第16-17页
     ·闪电的放电过程第17-18页
   ·带电云层的电场测量原理第18-19页
   ·大气电场的测量公式第19-20页
   ·雷电探测和预警设备第20-22页
     ·闪电定位仪第20-21页
     ·气象卫星第21页
     ·多普勒天气雷达第21页
     ·空中电场仪第21页
     ·大气电场仪第21-22页
   ·本章小结第22-23页
3 雷电预警系统的设计第23-38页
   ·雷电预警系统的结构第23-26页
   ·场磨式大气电场仪的结构第26-29页
     ·场磨式电场仪设计要求第26-27页
     ·场磨式电场仪传感器探头结构第27-28页
     ·电场仪的电磁场原理第28-29页
   ·传感器前置放大电路第29-32页
     ·差分放大电路第29-30页
     ·同步相敏检波电路第30-32页
   ·电场仪数据处理电路第32-35页
     ·AD数据转换电路设计第32-33页
     ·GPS模块第33-34页
     ·单片机的硬件链接电路第34-35页
   ·单片机软件程序设计第35-37页
     ·AD转换程序第36-37页
     ·GPRS信息接收程序第37页
   ·本章小结第37-38页
4 电场处理软件第38-45页
   ·软件的基本功能第38页
   ·软件的基本结构第38-42页
     ·地面电场数据处理子系统第38-39页
     ·数据库与电场处理软件之间C/S结构第39-40页
     ·电场仪与电场处理软件之间的结构第40-41页
     ·数据库设计第41-42页
   ·用户的界面设计第42-44页
   ·本章小结第44-45页
5 大兴安岭地区实验分析及系统验证第45-51页
   ·雷电预警系统的应用与数据分析第45-48页
     ·晴天大气电场变化第45-46页
     ·晴天天气雷电预警系统数据分析第46页
     ·雷暴天气雷电预警系统数据分析第46-48页
   ·雷电预警的阀值设定第48-50页
   ·本章小结第50-51页
6 雷电预警与森林雷击火预警的关系第51-62页
   ·引燃森林雷击火的火环境第51-52页
   ·大兴安岭地区雷击火影响因子第52-54页
     ·研究地区概况第52页
     ·时间分布影响因子第52-53页
     ·气候影响因子第53-54页
     ·地理影响因子第54页
   ·森林雷击火综合指标分析第54-58页
     ·森林雷击火综合指标模型第54-55页
     ·云地闪电火源指标模型第55-56页
     ·林火初始蔓延速度气象指标模型第56页
     ·森林分布类型易燃性指标划分第56-57页
     ·森林雷击火综合指标划分第57页
     ·模型指标检验第57-58页
   ·雷击火综合预警平台第58-60页
     ·雷击火预警主要辅助技术第58-59页
     ·雷击火预警发布系统第59-60页
   ·本章小结第60-62页
结论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6页
附录第66-6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8-69页
致谢第69-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三元中立型时滞神经网络模型的性质分析
下一篇:基于B/S结构的城市公交出行查询系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