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 ·前言 | 第10页 |
| ·板形的定义 | 第10-12页 |
| ·平直度 | 第10-12页 |
| ·板凸度 | 第12页 |
| ·影响板形的主要因素 | 第12-13页 |
| ·板形控制的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 ·辊形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辊系弹性变形的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 ·轧机横向刚度的研究现状 | 第18页 |
| ·课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 ·课题背景、意义 | 第18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 第二章 四辊轧机轴承载荷及温度测试装置设计 | 第20-32页 |
| ·总体测试方案 | 第20页 |
| ·径向力测试 | 第20-25页 |
| ·径向力测试方案 | 第21-23页 |
| ·径向传感器设计 | 第23-25页 |
| ·轴向力测试 | 第25-28页 |
| ·轴向力测试方案 | 第25-26页 |
| ·轴向传感器设计 | 第26-27页 |
| ·保持架设计 | 第27-28页 |
| ·温度测试 | 第28-29页 |
| ·测试装置的设计及校核 | 第29-31页 |
| ·轴承上下箱设计 | 第29页 |
| ·轴承箱上下箱紧固内六角螺栓校核 | 第29-30页 |
| ·轴承端盖 | 第30页 |
| ·轴承端盖用螺栓校核 | 第30-31页 |
| ·整体实验装置结构 | 第31页 |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 第三章 辊系整体变形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32-49页 |
| ·ANSYS/LS-DYNA简介 | 第32-33页 |
|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33-36页 |
| ·假设条件 | 第33页 |
| ·轧辊及各项基本参数 | 第33-34页 |
| ·网格划分 | 第34-35页 |
| ·边界及初始条件 | 第35-36页 |
| ·接触对设置 | 第36页 |
| ·辊系整体变形有限元模型的验证 | 第36-48页 |
| ·轧制实验 | 第37页 |
| ·辊系整体变形有限元模型与轴承耦合模型对比 | 第37-42页 |
| ·轧制力对比 | 第42-46页 |
| ·径向力的传递 | 第46-48页 |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 第四章 基于辊系整体变形模型的四辊轧机板形控制特性 | 第49-69页 |
| ·影响辊颈载荷分布的因素分析 | 第49-55页 |
| ·工作辊辊径 | 第49-50页 |
| ·支撑辊辊径 | 第50-51页 |
| ·摩擦系数 | 第51-52页 |
| ·变形抗力 | 第52-53页 |
| ·张力 | 第53-55页 |
| ·影响板凸度的因素分析 | 第55-57页 |
| ·工作辊辊径 | 第55页 |
| ·支撑辊辊径 | 第55-56页 |
| ·摩擦系数 | 第56页 |
| ·变形抗力 | 第56-57页 |
| ·张力 | 第57页 |
| ·影响全辊缝横向刚度的因素分析 | 第57-67页 |
| ·全辊缝横向刚度 | 第58-59页 |
| ·轧件宽度 | 第59-61页 |
| ·压下率 | 第61-62页 |
| ·变形抗力 | 第62-63页 |
| ·张力 | 第63-65页 |
| ·工作辊辊径 | 第65-66页 |
| ·支撑辊辊径 | 第66-67页 |
|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69-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 致谢 | 第75-76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