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20页 |
| ·概述 | 第10-11页 |
|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 ·CO_2焊的发展及应用现状 | 第11页 |
| ·埋弧焊发展及应用现状 | 第11-13页 |
| ·熔滴过渡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现状分析 | 第15-16页 |
| ·焊接信息化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 ·汉诺威分析仪在焊接信息化方面的应用 | 第16-17页 |
| ·高速摄影在焊接领域的应用 | 第17页 |
| ·FLUENT软件简介 | 第17-19页 |
| ·FLUENT软件包的组成 | 第18-19页 |
|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9-20页 |
| 第二章 熔滴过渡理论 | 第20-26页 |
| ·熔滴过渡的主要形式 | 第20-22页 |
| ·自由过渡 | 第20-21页 |
| ·短路过渡 | 第21页 |
| ·渣壁过渡 | 第21-22页 |
| ·熔滴过渡的相关理论研究 | 第22-25页 |
| ·静力学平衡理论 | 第22-24页 |
| ·“质量—弹簧”理论 | 第24页 |
| ·能量最小原理 | 第24-25页 |
| ·收缩不平衡理论 | 第25页 |
| ·流体动力学VOF(Volume Of Fluids)理论 | 第25页 |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 第三章 埋弧焊熔滴过渡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26-33页 |
| ·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26-27页 |
| ·基本假设 | 第27页 |
| ·基本力的控制方程 | 第27-30页 |
| ·重力及重力势能控制方程 | 第27页 |
| ·电磁力控制方程 | 第27-29页 |
| ·表面张力控制方程 | 第29-30页 |
| ·自由界面追踪 | 第30-32页 |
| ·连续性方程 | 第31页 |
| ·动量方程 | 第31页 |
| ·能量方程 | 第31-32页 |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 第四章 模型的求解与结果讨论 | 第33-41页 |
| ·边界条件的设置 | 第33-34页 |
| ·求解过程的基本设置 | 第34-35页 |
| ·固定的工艺参数 | 第35-37页 |
| ·程序的编译加载 | 第37页 |
| ·模拟结果与讨论 | 第37-40页 |
| ·埋弧焊熔滴过渡形态模拟结果的探讨 | 第37页 |
| ·埋弧焊焊接过程熔滴质量随时间变化的分析 | 第37-38页 |
| ·埋弧焊焊接过程熔滴过渡形态分析 | 第38-40页 |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 第五章 试验方法及试验条件 | 第41-45页 |
| ·用汉诺威质量分析仪分析测试焊接电参数 | 第41-42页 |
| ·用高速摄影技术观测CO_2气体保护焊熔滴过渡形态 | 第42-43页 |
| ·试验用焊接材料及焊接设备 | 第43-44页 |
| ·焊接材料 | 第43页 |
| ·焊接设备 | 第43-44页 |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第六章 焊接电信号对焊接电弧稳定性的影响 | 第45-54页 |
| ·CO_2气体保护焊与埋弧焊焊接电参数的测试及其特征对比分析 | 第45-49页 |
| ·CO_2气体保护焊与埋弧焊电弧电压、焊接电流波形对比分析 | 第45-46页 |
| ·CO_2气体保护焊与埋弧焊短路时间T1的分析 | 第46-47页 |
| ·CO_2气体保护焊与埋弧焊电弧电压概率密度分析 | 第47-48页 |
| ·CO_2气体保护焊与埋弧焊焊接电流概率密度分析 | 第48-49页 |
| ·焊接电参数散点图分析 | 第49-50页 |
| ·U-I图分析 | 第50-53页 |
| ·U-I图原理 | 第50-51页 |
| ·试验结果U-I图分析 | 第51-53页 |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 第七章 试验与模拟结果分析 | 第54-59页 |
| ·CO_2气体保护焊熔滴过渡分析 | 第54-57页 |
| ·较低电压、电流参数下CO_2气体保护焊熔滴过渡形态 | 第54-55页 |
| ·较高电压、电流参数下CO_2气体保护焊熔滴过渡形态 | 第55-57页 |
| ·CO_2气体保护焊在不同焊接参数下散点图分析 | 第57-58页 |
| ·埋弧焊熔滴过渡试验与模拟对比 | 第58页 |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 第八章 结论 | 第59-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 致谢 | 第64-65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