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贫困住区异质性及收入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6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第二节 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 | 第12-14页 |
一、研究的理论意义 | 第13页 |
二、研究的现实意义 | 第13-14页 |
三、研究的目标 | 第14页 |
第三节 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一、研究的基本方法 | 第14-15页 |
二、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城市贫困的理论基础和相关研究综述 | 第16-28页 |
第一节 城市贫困理论基础 | 第16-20页 |
一、城市贫困内涵的理论 | 第16-17页 |
二、城市贫困产生原因理论 | 第17-18页 |
三、城市贫困社会空间分异理论 | 第18-20页 |
第二节 城市贫困相关研究综述 | 第20-28页 |
一、国外城市贫困研究综述 | 第20-24页 |
二、国内城市贫困研究综述 | 第24-28页 |
第三章 研究数据来源及数据分析 | 第28-37页 |
第一节 研究数据来源 | 第28-30页 |
一、调研过程 | 第29-30页 |
二、调研方法 | 第30页 |
三、调研结果 | 第30页 |
第二节 贫困住区基本情况 | 第30-34页 |
一、城中村社区情况介绍 | 第31-32页 |
二、廉租房社区情况介绍 | 第32-33页 |
三、公租房社区情况介绍 | 第33-34页 |
四、工厂大院情况介绍 | 第34页 |
第三节 问卷数据可靠性分析 | 第34-37页 |
一、调研数据的性别可靠性分析 | 第34-35页 |
二、调研数据的户籍可靠性分析 | 第35-37页 |
第四章 贫困住区人群异质性分析 | 第37-53页 |
第一节 贫困住区人群异质性描述统计分析 | 第37-46页 |
一、基于11个贫困住区人群的异质性分析 | 第37-43页 |
二、不同类型贫困社区人群的异质性分析 | 第43-46页 |
第二节 贫困住区人群异质性的聚类分析 | 第46-53页 |
一、聚类数据说明 | 第47-48页 |
二、聚类方法及聚类结果说明 | 第48-53页 |
第五章 贫困社区人群收入影响因素分析 | 第53-71页 |
第一节 贫困社区人群收入影响因素定量分析 | 第53-66页 |
一、回归模型的构建和变量选取 | 第53-55页 |
二、全体样本——贫困社区人群收入影响因素定量分析 | 第55-58页 |
三、城中村——贫困社区人群收入影响因素定量分析 | 第58-59页 |
四、公租房——贫困社区人群收入影响因素定量分析 | 第59-61页 |
五、廉租房——贫困社区人群收入影响因素定量分析 | 第61-63页 |
六、工厂大院——贫困社区人群收入影响因素定量分析 | 第63-65页 |
七、各致贫因素影响力度分析 | 第65-66页 |
第二节 贫困社区人群收入影响因素访谈分析 | 第66-71页 |
一、城中村——贫困社区人群收入影响因素访谈分析 | 第66-67页 |
二、公租房——贫困社区人群收入影响因素访谈分析 | 第67-68页 |
三、廉租房——贫困社区人群收入影响因素访谈分析 | 第68-69页 |
四、工厂大院——贫困社区人群收入影响因素访谈分析 | 第69-71页 |
第六章对策和结论 | 第71-77页 |
第一节 贫困社区反贫困对策 | 第71-74页 |
一、基于各贫困社区共性的反贫困策略 | 第71-72页 |
二、基于各贫困社区异质性的反贫困策略 | 第72-74页 |
第二节 研究结论与研究不足 | 第74-77页 |
一、研究结论 | 第75页 |
二、研究的不足处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0页 |
附录A | 第80-84页 |
附录B | 第84-86页 |
致谢 | 第86-88页 |
本人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研究成果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