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9-32页 |
·研究背景 | 第19-21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1-24页 |
·研究目的 | 第21-22页 |
·研究意义 | 第22-24页 |
·研究对象的概念界定 | 第24-27页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7-30页 |
·研究内容 | 第27-29页 |
·研究方法 | 第29-30页 |
·研究框架 | 第30-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二章 产业竞争力理论基础 | 第32-45页 |
·产业与产业竞争力的界定 | 第32-34页 |
·产业竞争力理论解释 | 第34-39页 |
·一般理论 | 第34页 |
·波特理论 | 第34-39页 |
·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 | 第39-43页 |
·国际竞争力的评价 | 第39-40页 |
·区域竞争力评价 | 第40-42页 |
·区域产业竞争力评价 | 第42-43页 |
·中国各省区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产业竞争力研究 | 第43-44页 |
·产品竞争力 | 第43页 |
·产业竞争力 | 第43-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三章 中国各省区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产业概况及其竞争力构成要素 | 第45-84页 |
·中国各省区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产业发展现状 | 第45-54页 |
·产业规模 | 第45-47页 |
·产品结构 | 第47-48页 |
·进出口情况 | 第48-54页 |
·中国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产业布局及竞争态势综述 | 第54-71页 |
·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划分 | 第55-56页 |
·东部地区 | 第56-57页 |
·中部地区 | 第57页 |
·西部地区 | 第57-58页 |
·竞争态势综述 | 第58-71页 |
·中国各省区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产业特征分析 | 第71-76页 |
·劳动密集型特征明显 | 第71-72页 |
·人造板产业集群态势明显,其他产业的集群态势不明显 | 第72-74页 |
·原材料缺口大,不能满足产业发展需求 | 第74-75页 |
·产业关联度大 | 第75-76页 |
·中国各省区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产业竞争力主要构成要素 | 第76-83页 |
·资源禀赋 | 第76-77页 |
·市场基础 | 第77-78页 |
·融资能力 | 第78-79页 |
·企业素质 | 第79-80页 |
·产业组织结构 | 第80-81页 |
·支持性行业 | 第81-82页 |
·制度环境 | 第82-83页 |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第四章 中国各省区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 | 第84-105页 |
·中国各省区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设计 | 第84-93页 |
·评价指标体系的功能定位 | 第84-85页 |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 第85-86页 |
·评价指标的选取方法 | 第86页 |
·中国各省区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86-93页 |
·中国各省区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方法 | 第93-104页 |
·评价方法的选取 | 第93页 |
·中国各省区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产业竞争力综合评价的步骤 | 第93-95页 |
·中国各省区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95-103页 |
·中国各省区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无量纲化的方法 | 第103页 |
·中国各省区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产业竞争力的综合评价模型 | 第103-104页 |
·本章小结 | 第104-105页 |
第五章 中国各省区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产业竞争力的实证测评 | 第105-136页 |
·中国各省区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产业竞争力横向测评 | 第105-122页 |
·数据来源 | 第105页 |
·测评对象 | 第105页 |
·显性竞争力测评 | 第105-107页 |
·基础竞争力测评 | 第107-110页 |
·核心竞争力测评 | 第110-115页 |
·环境竞争力测评 | 第115-118页 |
·综合竞争力测评 | 第118-121页 |
·中国各省区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产业竞争力的聚类分析 | 第121-122页 |
·中国各省区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产业竞争力的纵向测评 | 第122-128页 |
·显性竞争力测评 | 第122-124页 |
·基础竞争力测评 | 第124页 |
·核心竞争力测评 | 第124-126页 |
·环境竞争力测评 | 第126页 |
·综合竞争力测评 | 第126-128页 |
·中国各省区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产业竞争力地区差异性及成因分析 | 第128-135页 |
·最强竞争力地区特征分析(第 1 梯队) | 第129-130页 |
·强竞争力地区特征分析(第 2 梯队) | 第130-132页 |
·弱竞争力地区特征分析(第 3、4 梯队) | 第132-134页 |
·最弱竞争力地区特征分析(第 5 梯队) | 第134-135页 |
·本章小结 | 第135-136页 |
第六章 中国各省区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对策研究 | 第136-148页 |
·中国各省区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产业竞争力提升的驱动力分析 | 第136-137页 |
·中国各省区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产业竞争力协调发展对策 | 第137-139页 |
·引导产业转移,加强产业衔接 | 第137-138页 |
·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集聚 | 第138页 |
·构建融资保障,增强融资能力 | 第138-139页 |
·不同梯队之间的产业竞争力提升对策 | 第139-147页 |
·第 1 梯队产业竞争力提升对策 | 第139-142页 |
·第 2 梯队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对策 | 第142-143页 |
·第 3、第 4 梯队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对策 | 第143-145页 |
·第 5 梯队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对策 | 第145-147页 |
·本章小结 | 第147-148页 |
第七章 总结论与展望 | 第148-151页 |
·总结论 | 第148-149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149-150页 |
·研究展望 | 第150-151页 |
参考文献 | 第151-160页 |
附录 A | 第160-168页 |
附录 B | 第168-172页 |
附录 C | 第172-176页 |
附录 D | 第176-180页 |
附录 E | 第180-184页 |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 第184-186页 |
导师简介 | 第186-187页 |
致谢 | 第187-1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