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黄骅坳陷上古生界煤和煤系烃源岩生烃特性研究

摘要第1页
Abstract第7-8页
详细摘要第8-11页
Detailed Abstract第11-18页
1 引言第18-26页
   ·本文的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第18页
   ·烃源岩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第18-21页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21-23页
     ·研究内容第21-22页
     ·技术路线第22-23页
   ·论文完成的工作及创新点第23-26页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第23页
     ·取得的主要成果第23-24页
     ·主要创新点第24-26页
2 黄骅坳陷地质背景和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分布第26-38页
   ·黄骅坳陷区域构造特征第26-28页
     ·主要深大断裂第26-27页
     ·基底特征第27页
     ·构造层第27-28页
   ·黄骅坳陷构造分区第28-32页
     ·主要凹陷第28-30页
     ·主要构造带第30-32页
   ·黄骅坳陷构造演化第32-33页
   ·黄骅坳陷上古生界烃源岩分布第33-38页
3 煤系烃源岩有机组分及组成第38-74页
   ·有机显微组分特征分析第38-56页
     ·有机显微组分分类第38-39页
     ·有机显微组分特征第39-46页
     ·不同构造单元有机显微组分特征第46-53页
     ·有机显微组分激光共聚焦研究第53-56页
   ·有机显微组分组成特征研究第56-71页
     ·煤系烃源岩有机显微组分含量特征第56-61页
     ·煤系烃源岩有机显微组分分布第61-71页
   ·小结第71-74页
4 显微组分化学结构与生烃特征第74-96页
   ·显微傅立叶变化红外光谱研究第74-90页
     ·实验原理与分析方法第74-76页
     ·不同成熟度煤样中有机显微组分的显微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第76-87页
     ·不同显微组分化学结构与生烃特性谱学对比分析第87-90页
   ·核磁共振研究第90-94页
     ·核磁共振原理和分析方法第90-91页
     ·不同成熟度煤样的核磁共振研究第91-94页
     ·结果分析第94页
   ·小结第94-96页
5 黄骅坳陷石炭-二叠系煤系烃源岩生烃潜力第96-118页
   ·煤系烃源岩Rock-Rval研究第96-102页
     ·煤的Rock-Rval研究第99页
     ·泥岩的Rock-Rval研究第99-100页
     ·山西组烃源岩的生烃潜量分析第100-101页
     ·太原组烃源岩的生烃潜量分析第101-102页
   ·煤系烃源岩激光热解-气相色谱(P-GC)研究第102-109页
     ·实验原理与分析方法第102-103页
     ·不同成熟度煤的激光热解-气相色谱研究第103-109页
     ·结果分析第109页
   ·煤系烃源岩加水热模拟研究第109-116页
     ·煤的加水热模拟研究第110-113页
     ·泥岩的加水热模拟研究第113-116页
     ·结果分析第116页
   ·小结第116-118页
6 黄骅坳陷煤系烃源岩综合评价第118-152页
   ·有机质丰度第118-136页
     ·研究区煤系源岩有机质丰度特征第118-128页
     ·研究区煤有机质丰度分布特征第128-132页
     ·研究区泥岩有机质丰度分布特征第132-136页
   ·有机质类型第136-140页
   ·有机质成熟度第140-143页
   ·烃源岩评价第143-149页
     ·烃源岩评价标准第143-144页
     ·不同类型烃源岩评价第144-147页
     ·研究区上古生界煤系源岩综合评价第147-149页
   ·小结第149-152页
7 结论第152-156页
   ·结论第152-154页
   ·展望第154-156页
参考文献第156-162页
致谢第162-164页
作者简介第164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64页
在学期间参加科研项目第164页

论文共1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各省区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产业竞争力研究
下一篇:基于变权理论的煤层底板突水脆弱性评价--以蔚矿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