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縮略词表 | 第10-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31页 |
·褪黑素概述 | 第13页 |
·褪黑素在植物中的合成 | 第13-15页 |
·褪黑素与植物的抗逆 | 第15-23页 |
·逆境下植物的自身褪黑素水平提高 | 第15-19页 |
·外源褪黑素处理植株提高了植物的抗逆性 | 第19-20页 |
·褪黑素调节植物抗逆性的作用机制 | 第20-23页 |
·褪黑素对植物形态建成的影响 | 第23-25页 |
·褪黑素促进离体组织器官膨大生长 | 第23-24页 |
·褪黑素调节根的形态建成 | 第24-25页 |
·褪黑素合成的周期性及其对光周期的调节作用 | 第25页 |
·水分胁迫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 第25-27页 |
·影响根发育的主要因素 | 第27-29页 |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9-31页 |
第二章 外源褪黑素处理对渗透胁迫下黄瓜种子和幼苗生理生化的影响 | 第31-47页 |
·引言 | 第3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1-36页 |
·实验材料与试剂耗材 | 第31页 |
·仪器设备 | 第31页 |
·种子萌发实验方法 | 第31-32页 |
·根系形态测量 | 第32页 |
·根系活力测定 | 第32页 |
·幼苗干鲜重测定和相对含水量 | 第32-33页 |
·幼苗培养方法 | 第33页 |
·叶绿素含量、光合效率及荧光参数测定 | 第33页 |
·透射电镜观察显微结构 | 第33页 |
·膜脂过氧化程度及电导率测定 | 第33-34页 |
·H_2O_2及·OH测定 | 第34页 |
·粗酶的提取及总蛋白含量测定 | 第34-35页 |
·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测定 | 第35页 |
·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测定 | 第35页 |
·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测定 | 第35-36页 |
·数据处理及统计方法 | 第36页 |
·实验结果 | 第36-45页 |
·褪黑素处理对渗透胁迫下黄瓜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37页 |
·褪黑素处理对渗透胁迫下胚根发育及根系活力的影响 | 第37-39页 |
·渗透胁迫下褪黑素处理对黄瓜叶片光合效率、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叶绿体结构的影响 | 第39-42页 |
·褪黑素对渗透胁迫下黄瓜膜脂过氧化程度和电解质渗透率的影响 | 第42-43页 |
·褪黑素处理影响渗透胁迫下叶片过氧化氢和羟自由基的水平 | 第43-44页 |
·褪黑素影响渗透胁迫下黄瓜幼苗的抗氧化系统酶活性 | 第44-45页 |
·讨论 | 第45-46页 |
·结论 | 第46-47页 |
第三章 褪黑素对渗透胁迫下黄瓜侧根发生的促进机理研究 | 第47-73页 |
·引言 | 第4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7-52页 |
·实验材料 | 第47页 |
·试剂与耗材 | 第47-48页 |
·仪器与设备 | 第48页 |
·根培养方法 | 第48页 |
·侧根原基染色方法 | 第48-49页 |
·过氧化物酶活性测定 | 第49页 |
·根组织RNA提取方法 | 第49-50页 |
·测序样品准备 | 第50页 |
·聚类和上机测序 | 第50页 |
·Q-PCR验证测序结果 | 第50-51页 |
·测序原始数据质量控制 | 第51页 |
·参考序列比对分析 | 第51页 |
·基因表达水平分析 | 第51页 |
·基因表达差异分析及差异表达基因筛选 | 第51页 |
·差异基因GO、KEGG富集分析 | 第51-5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2-72页 |
·褪黑素处理对黄瓜侧根发生的影响 | 第52-54页 |
·测序样品的RNA质量 | 第54-55页 |
·RNA测序质量评估 | 第55-57页 |
·参考序列比对分析结果 | 第57页 |
·Reads在参考基因组不同区域的分布情况 | 第57页 |
·Reads在染色体上的密度分布情况 | 第57-58页 |
·基因表达水平分析 | 第58-60页 |
·RNA-seq整体质量评估 | 第60-61页 |
·基因表达差异分析 | 第61-66页 |
·RNA-seq结果的Q-PCR验证 | 第66页 |
·差异基因GO富集分析 | 第66-67页 |
·与根发育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挖掘 | 第67-72页 |
·结论 | 第72-73页 |
第四章 全文结论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7页 |
附表1 | 第87-89页 |
附表2 | 第89-99页 |
附表3 | 第99-103页 |
致谢 | 第103-105页 |
个人简介 | 第105-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