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缩略词表 | 第8-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2页 |
·高温胁迫对植物生理的影响 | 第12-17页 |
·高温胁迫对植物光合系统的影响 | 第12-13页 |
·高温对植物细胞膜的影响 | 第13-14页 |
·高温胁迫下植物相容性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 | 第14-15页 |
·高温胁迫对植物蒸腾作用的影响 | 第15页 |
·高温胁迫植物呼吸作用的影响 | 第15页 |
·植物激素变化 | 第15-17页 |
·植物热胁迫信号感受及转导 | 第17-19页 |
·植物感受热胁迫的受体和信号途径 | 第17-18页 |
·热激转录因子的表达调控 | 第18页 |
·活性氧在植物热激响应中的作用 | 第18-19页 |
·植物耐热性评价 | 第19-21页 |
·冠层温度衰减 | 第19-20页 |
·细胞膜的热稳定性 | 第20页 |
·叶片的气孔导度 | 第20页 |
·叶绿素含量 | 第20-21页 |
·叶绿素荧光 | 第21页 |
·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21-22页 |
第二章 葡萄耐热性评价方法研究 | 第22-31页 |
·试验材料 | 第22页 |
·试验方法 | 第22-25页 |
·高温处理方法 | 第22页 |
·Tc(critical temperature)的确定 | 第22-23页 |
·不同耐热性评价方法比较 | 第23页 |
·数据分析 | 第23-2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5-31页 |
·葡萄叶片耐热性评价临界温度(Tc)的确定 | 第25页 |
·不同耐热性评价方法比较 | 第25-26页 |
·高温胁迫对葡萄叶片PSII电子传递链的影响 | 第26-31页 |
第三章 葡萄种质资源耐热性评价及耐热性遗传研究 | 第31-41页 |
·试验材料 | 第31-32页 |
·试验方法 | 第32-33页 |
·葡萄种质资源耐热性评价 | 第32页 |
·葡萄叶片耐热性遗传研究 | 第32页 |
·数据分析 | 第32-3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3-41页 |
·葡萄种质资源耐热性评价 | 第33-36页 |
·葡萄叶片耐热性遗传的研究 | 第36-41页 |
第四章 高温胁迫下不同耐热性葡萄的转录组分析 | 第41-62页 |
·实验材料 | 第41页 |
·试验方法 | 第41-44页 |
·高温处理方法 | 第41页 |
·叶绿素荧光测定 | 第41页 |
·葡萄叶片总RNA提取 | 第41-42页 |
·总RNA质量检测与定量 | 第42页 |
·从总RNA中纯化mRNA | 第42-43页 |
·转录组测序 | 第43页 |
·转录组数据分析 | 第43-44页 |
·实时荧光定量PCR | 第4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4-62页 |
·高温对刺葡萄和京秀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 第44-45页 |
·测序产量统计 | 第45-46页 |
·样本重复性分析 | 第46页 |
·不同处理组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 第46-51页 |
·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 | 第51-52页 |
·转录组序列功能注释 | 第52-59页 |
·葡萄响应高温胁迫部分相关基因 | 第59-62页 |
第五章 讨论 | 第62-65页 |
·葡萄耐热性评价方法 | 第62页 |
·高温胁迫对葡萄叶片光合作用PSII电子传递链的伤害情况 | 第62-63页 |
·葡萄叶片耐热性的种质资源评价 | 第63页 |
·葡萄叶片耐热性遗传分析 | 第63-64页 |
·葡萄叶片高温胁迫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 第64页 |
·GO富集分析与表达模式聚类的探讨 | 第64页 |
·葡萄响应高温胁迫的相关基因 | 第64-65页 |
结论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的文章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