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森林树种论文--针叶树类论文--红豆杉、紫杉论文

东北红豆杉种子发育与休眠机制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6页
缩略语表第6-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8页
   ·红豆杉资源概述第10-11页
   ·种子休眠机制的研究第11-14页
     ·种子休眠原因的研究第11-12页
     ·种子解除休眠的机制第12-14页
   ·种子生物学特性第14-17页
     ·种子自然繁殖特点第14-15页
     ·红豆杉种子胚的休眠第15页
     ·红豆杉种子休眠原因的研究第15-16页
     ·红豆杉种子休眠解除技术第16-17页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7-18页
第二章 红豆杉种子发育的研究第18-28页
   ·引言第18页
   ·材料与方法第18-21页
     ·种子样品第18-19页
     ·显微扫描电镜成像第19页
     ·解剖镜成像第19页
     ·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方法第19-20页
     ·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第20页
     ·脂肪酸测定方法第20页
     ·内源激素的测定第20-21页
   ·结果与分析第21-26页
     ·种子形态发育第21-22页
     ·种子发育与含水量第22-23页
     ·种子发育与物质积累第23-25页
     ·种子发育与内源激素第25-26页
   ·小结与讨论第26-28页
     ·红豆杉种子发育特点第26-27页
     ·种子发育与物质积累的关系第27页
     ·种子发育与休眠的关系第27-28页
第三章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红豆杉种子发育的影响第28-36页
   ·引言第28页
   ·材料与方法第28-29页
     ·种子处理方法第28页
     ·种子形态学研究第28-29页
     ·内源激素的测定第29页
     ·种子营养物质含量的测定第29页
     ·种子催芽处理第29页
   ·结果与分析第29-35页
     ·调节剂处理种子形态学调查第29-30页
     ·调节剂处理对种子物质积累的影响第30-32页
     ·调节剂处理种子内源激素水平第32-34页
     ·调节剂处理种子层积裂口率与发芽率第34-35页
   ·小结与讨论第35-36页
     ·植物生长调节剂与种子发育第35页
     ·植物生长调节剂与种子休眠第35-36页
第四章 红豆杉种子休眠解除处理方法的建立第36-41页
   ·引言第36页
   ·材料与方法第36-37页
     ·种子层积处理方法第36-37页
     ·种子裂口率调查第37页
     ·种子发芽率调查第37页
   ·结果与分析第37-39页
     ·层积处理效果第37-39页
     ·层积处理方法建立第39页
   ·小结与讨论第39-41页
     ·红豆杉种子的种皮障碍与种子休眠第39-40页
     ·红豆杉种子休眠处理方法第40-41页
第五章 红豆杉种子休眠解除过程的生理研究第41-49页
   ·引言第41页
   ·材料与方法第41-44页
     ·种子处理方法第41页
     ·种子萌发形态学调查第41页
     ·种子糖含量测定第41-42页
     ·种子蛋白含量测定第42页
     ·种子脂肪酸含量测定第42-43页
     ·内源激素含量测定第43页
     ·ATP含量测定第43-44页
   ·结果与分析第44-48页
     ·层积种子裂口率和发芽率第44-45页
     ·层积种子形态学调查第45-46页
     ·层积处理对种子物质积累的影响第46-47页
     ·层积处理种子能量代谢水平第47-48页
   ·小结与讨论第48-49页
     ·红豆杉种子的萌发结构第48页
     ·红豆杉种子休眠解除过程主要生理变化第48-49页
第六章 红豆杉种子休眠与萌发的差异蛋白组学研究第49-62页
   ·引言第49页
   ·材料与方法第49-51页
     ·试验材料第49-50页
     ·iTRAQ步骤第50页
     ·差异蛋白的分析第50-51页
   ·结果与分析第51-61页
     ·红豆杉种子样品总蛋白含量第51页
     ·肽段序列的定性和定量第51-59页
     ·差异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59页
     ·MAPK信号途径相关差异蛋白的分析第59-61页
   ·小结与讨论第61-62页
     ·能量代谢与种子萌发第61页
     ·蛋白构型与功能第61页
     ·重要生理过程与种子萌发第61-62页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第62-65页
   ·结论第62-63页
     ·红豆杉种子发育特点第62页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红豆杉种子发育的影响第62页
     ·种皮障碍与红豆杉种子休眠的关系第62-63页
     ·种子休眠解除过程分子机理探讨第63页
   ·讨论第63-65页
     ·红豆杉种子发育与休眠第63-64页
     ·红豆杉种子休眠与种皮障碍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71页
附录第71-78页
致谢第78-79页
作者简历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褪黑素处理对渗透胁迫下黄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
下一篇:外源抗氧化剂对肉仔鸡、肥育猪的生长性能、肉品质和体内抗氧化体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