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8页 |
|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2-15页 |
| ·相关概念 | 第15-19页 |
| ·大遗址的概念 | 第15-16页 |
| ·大遗址的分类 | 第16-18页 |
| ·大遗址保护规划 | 第18页 |
| ·区域协调发展 | 第18-19页 |
| ·研究区界定 | 第19页 |
|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9-23页 |
|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9-21页 |
|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第21-23页 |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23-24页 |
| ·研究思路 | 第23-24页 |
| ·研究方法 | 第24页 |
| ·论文框架结构 | 第24-28页 |
| 第二章 羲皇庙遗址保护与村落发展的现状 | 第28-36页 |
| ·羲皇庙遗址保护与村落发展现状 | 第28-33页 |
| ·羲皇庙遗址保护现状 | 第28-32页 |
| ·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 第32-33页 |
| ·羲皇庙遗址保护与村落发展不协调的问题分析 | 第33-36页 |
| ·快速的城镇化进程是遗址区保护与发展不协调的根本原因 | 第33页 |
| ·社会结构失衡是遗址区保护与发展不协调的动力机制原因 | 第33-34页 |
| ·利益主体的多重博弈是遗址区保护与发展不协调的隐性原因 | 第34-36页 |
| 第三章 羲皇庙遗址保护区居民生活质量与保护态度的相关性分析 | 第36-50页 |
| ·遗址保护对居民生活的制约性分析 | 第36-42页 |
| ·背景分析 | 第36-37页 |
| ·居民生活质量现状调查 | 第37-40页 |
| ·居民生活质量现状分析 | 第40-42页 |
| ·居民生活对遗址保护的胁迫性分析 | 第42-43页 |
| ·背景分析 | 第42页 |
| ·胁迫因素分析 | 第42-43页 |
| ·居民生活质量与保护态度的相关性分析 | 第43-50页 |
| ·问卷的设计与选用 | 第43页 |
| ·满意群体细分 | 第43-44页 |
| ·对不同满意群体的特征分析 | 第44-48页 |
| ·总结 | 第48-50页 |
| 第四章 羲皇庙遗址保护与区域发展协调的规划需求 | 第50-54页 |
| ·大遗址保护规划的作用与意义 | 第50-51页 |
| ·羲皇庙遗址保护与区域发展协调的规划需求分析 | 第51-52页 |
| ·大遗址保护规划的有效协调可以缓解保护与利用的矛盾 | 第51页 |
| ·大遗址保护规划的科学统筹可以解决相关复杂问题 | 第51页 |
| ·大遗址保护规划的综合部署可以保障各项工程的实施 | 第51-52页 |
| ·羲皇庙遗址保护规划编制所面临的问题 | 第52页 |
| ·如何协调整体利益与个体利益的矛盾 | 第52页 |
| ·如何整合各部门与多专业的协作问题 | 第52页 |
| ·羲皇庙遗址保护规划编制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 第52-54页 |
| ·保护区划及其保护措施的确定 | 第52-53页 |
| ·遗址区人口空间布局调整与安置问题 | 第53页 |
| ·遗址的展示与利用 | 第53-54页 |
| 第五章 基于区域协调发展的村落型大遗址保护规划实证 | 第54-70页 |
| ·区域PRED系统理论的内涵及产生的背景 | 第54-55页 |
| ·羲皇庙村落型大遗址保护区PRED对策 | 第55-66页 |
| ·在整体层面上进行大遗址区土地利用功能适用性开发 | 第55页 |
| ·在价值层面上深挖遗迹文脉,倡导动态保护规划 | 第55-57页 |
| ·基于遗址区与村落区位关系的旅游路线组织规划 | 第57-60页 |
| ·在产业层面上大力发展羲皇庙遗址区的观光农业及第三产业 | 第60-61页 |
| ·基于保护与展示层面的遗址公园、遗址博物馆的建设 | 第61-64页 |
| ·构建遗址保护管理体系,积极筹措遗址区开发建设资金 | 第64-66页 |
| ·羲皇庙村落型大遗址保护区PRED协调发展模式 | 第66-70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0-72页 |
| ·总结 | 第70页 |
| ·展望与进一步需要研究的问题 | 第70-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8页 |
| 附录:调查问卷 | 第78-80页 |
| 致谢 | 第80-82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