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图表清单 | 第10-14页 |
| 注释表 | 第14-15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3页 |
| ·概述 | 第15-17页 |
| ·高速直升机共轴刚性双旋翼的气动特点 | 第17-18页 |
| ·“ABC”旋翼简介 | 第17-18页 |
| ·高速直升机共轴刚性双旋翼的气动特点 | 第18页 |
|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8-21页 |
| ·国外有关高速直升机共轴刚性双旋翼气动特性的研究进展 | 第18-20页 |
| ·国内有关高速直升机共轴刚性双旋翼气动特性的研究进展 | 第20页 |
|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21-23页 |
| 第二章 共轴双旋翼结构运动嵌套网格的生成方法 | 第23-38页 |
| ·引言 | 第23-24页 |
| ·旋翼桨叶贴体结构网格生成方法 | 第24-32页 |
| ·二维翼型贴体网格生成方法 | 第24-30页 |
| ·三维桨叶贴体网格生成方法 | 第30-32页 |
| ·单旋翼结构运动嵌套网格的生成方法 | 第32-34页 |
| ·单旋翼结构运动嵌套网格系统 | 第32-33页 |
| ·洞边界的确定和贡献单元的搜索 | 第33-34页 |
| ·共轴双旋翼结构运动嵌套网格的生成方法 | 第34-36页 |
|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 第三章 共轴双旋翼流场的数值模拟方法 | 第38-63页 |
| ·引言 | 第38-39页 |
| ·共轴双旋翼流场的数值模拟方法 | 第39-49页 |
| ·坐标系定义 | 第39-40页 |
| ·流动控制方程 | 第40-41页 |
| ·流动控制方程的无因次化 | 第41-42页 |
| ·流动控制方程的空间离散 | 第42页 |
| ·无粘通量计算 | 第42-44页 |
| ·时间步进 | 第44-45页 |
| ·初始条件 | 第45-46页 |
| ·边界条件 | 第46-48页 |
| ·数值模拟流程图 | 第48-49页 |
| ·方法验证 | 第49-62页 |
| ·单旋翼悬停流场的数值模拟 | 第49-51页 |
| ·单旋翼前飞流场的数值模拟 | 第51-54页 |
| ·高前进比旋翼气动特性的数值计算 | 第54-59页 |
| ·共轴双旋翼气动特性的数值计算 | 第59-62页 |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 第四章 高速直升机旋翼桨叶的气动外形设计 | 第63-88页 |
| ·引言 | 第63页 |
| ·X2 高速直升机旋翼桨叶的气动外形研究 | 第63-72页 |
| ·特殊翼型的配置 | 第65-71页 |
| ·桨叶正负扭转 | 第71-72页 |
| ·高速直升机旋翼桨叶的气动外形设计 | 第72-86页 |
| ·翼型配置设计 | 第72-81页 |
| ·桨叶扭转设计 | 第81-84页 |
| ·翼型配置与桨叶扭转的综合设计 | 第84-86页 |
| ·结论 | 第86-88页 |
| 第五章 高速直升机共轴刚性双旋翼的气动特性研究 | 第88-110页 |
| ·引言 | 第88-89页 |
| ·悬停状态下高速直升机共轴刚性双旋翼的气动特性计算与分析 | 第89-100页 |
| ·悬停状态共轴刚性双旋翼的气动特性 | 第90-94页 |
| ·总距变化对悬停共轴刚性双旋翼气动特性的影响 | 第94-96页 |
| ·桨尖马赫数变化对悬停共轴刚性双旋翼气动特性的影响 | 第96-98页 |
| ·旋翼轴向间距变化对悬停共轴刚性双旋翼气动特性的影响 | 第98-100页 |
| ·前飞状态下高速直升机共轴刚性双旋翼的气动特性计算与分析 | 第100-108页 |
| ·高前进比前飞状态共轴刚性双旋翼的气动特性 | 第100-104页 |
| ·前进比变化对共轴刚性双旋翼气动特性的影响 | 第104-107页 |
| ·旋翼轴向间距变化对高前进比前飞共轴刚性双旋翼气动特性的影响 | 第107-108页 |
| ·结论 | 第108-110页 |
| 第六章 研究工作总结及展望 | 第110-113页 |
| ·本文研究工作总结 | 第110-112页 |
| ·本文工作的主要特色 | 第112页 |
| ·后续研究工作展望 | 第112-113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3-117页 |
| 致谢 | 第117-118页 |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