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第1章 前言 | 第7-24页 |
·紫杉醇简介 | 第7-15页 |
·抗肿瘤药物紫杉醇的化学结构及化学性质 | 第7-8页 |
·紫杉醇的抗癌作用机理 | 第8-9页 |
·紫杉醇研究的现状及紧迫性 | 第9页 |
·紫杉醇抗肿瘤作用机理的研究 | 第9-10页 |
·紫杉醇的生物合成途径 | 第10-12页 |
·提高生物合成紫杉醇产量的方法 | 第12-13页 |
·紫杉醇的常用提取分离方法 | 第13-15页 |
·微生物发酵法生产紫杉醇 | 第15-17页 |
·紫杉醇产生菌的生物多样性 | 第15-16页 |
·微生物发酵法生产紫杉醇的优点 | 第16-17页 |
·高产菌株的诱变选育 | 第17-19页 |
·诱变选育高产菌株的原理 | 第17页 |
·诱变选育高产菌株的各种方法及优点 | 第17-19页 |
·微生物诱变育种的研究进展 | 第19页 |
·mRNA差异显示技术 | 第19-22页 |
·mRNA差异显示技术 | 第19-20页 |
·mRNA差异显示技术的操作流程 | 第20页 |
·mRNA差异显示技术的优缺点 | 第20-21页 |
·差异显示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21-22页 |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22-24页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4-41页 |
·试验材料 | 第24-30页 |
·菌种 | 第24页 |
·培养基 | 第24-25页 |
·主要药品和试剂 | 第25-28页 |
·主要设备和仪器 | 第28-29页 |
·引物 | 第29-30页 |
·试验方法 | 第30-41页 |
·菌种活化 | 第30页 |
·孢子培养 | 第30页 |
·孢子悬液的制备 | 第30-31页 |
·制霉菌素培养基最小抑制浓度的确定 | 第31页 |
·诱变处理 | 第31-32页 |
·高产菌株的筛选 | 第32页 |
·发酵液中紫杉醇的提取 | 第32-33页 |
·发酵液中紫杉醇定性和定量的鉴定——薄层层析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 | 第33-35页 |
·HD86-9紫杉醇合成时期差异基因表达的分析 | 第35-41页 |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 第41-56页 |
·紫杉醇产生菌出发菌株产量的研究结果 | 第41-42页 |
·薄层层析结果 | 第41-42页 |
·紫杉醇产生菌出发菌株的诱变选育结果 | 第42-50页 |
·紫杉醇产生菌出发菌株的紫外诱变的研究结果 | 第43-46页 |
·紫杉醇产生菌出发菌株的Licl+红外线复合诱变结果 | 第46-50页 |
·高效液相色谱(HPLC)定量测定紫杉醇含量结果 | 第50页 |
·紫杉醇高产菌株细胞总RNA提取结果 | 第50-51页 |
·紫杉醇高产菌株细胞总RNA提取结果 | 第51页 |
·差异显示技术获得、检测并回收差异片段的结果 | 第51页 |
·mRNA差异显示结果 | 第51页 |
·测序结果及进行同源序列、相似序列检索结果 | 第51-56页 |
·DNA序列的测序结果 | 第51-53页 |
·差异片段的同源性、相似序列的对比结果 | 第53-56页 |
第4章 讨论 | 第56-59页 |
·人为操作的影响 | 第56页 |
·紫外诱变的选择与机理 | 第56页 |
·诱变前后菌落形态的差别 | 第56-57页 |
·诱变率的影响 | 第57页 |
·薄层层析的影响 | 第57页 |
·mRNA差异显示技术 | 第57-58页 |
·后续工作 | 第58-59页 |
第5章 结论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研究的课题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