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梗菜分子遗传图谱构建及重要农艺性状QTL分析
摘要 | 第1-12页 |
Abstract | 第12-14页 |
前言 | 第14-15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5-39页 |
1 小孢子培养技术 | 第15-23页 |
·小孢子培养的意义 | 第15-16页 |
·小孢子培养技术的发展概况 | 第16-17页 |
·影响小孢子胚发生和发育的因素 | 第17-20页 |
·影响小孢子胚状体再生植株的因素 | 第20-21页 |
·小孢子植株倍性鉴定及染色体加倍技术 | 第21-23页 |
2 遗传图谱的构建与利用 | 第23-32页 |
·分子标记的发展 | 第23-28页 |
·作图亲本的选择 | 第28页 |
·作图群体的类型及大小 | 第28-29页 |
·DNA标记分离数据的数学处理 | 第29-30页 |
·芸薹属植物遗传图谱研究进展 | 第30-32页 |
3 QTL分析研究进展 | 第32-39页 |
·QTL主要作图方法 | 第32-34页 |
·QTL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 第34-35页 |
·白菜类蔬菜QTL作图研究进展 | 第35-39页 |
第二章 青梗菜DH系作图群体的创制 | 第39-5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9-43页 |
·实验材料 | 第39-40页 |
·试验方法 | 第40-43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3-55页 |
·小孢子胚诱导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43-46页 |
·小孢子植株再生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46-50页 |
·小孢子植株倍性鉴定 | 第50-55页 |
3 讨论 | 第55-58页 |
·小孢子胚状体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 | 第55-56页 |
·小孢子胚状体成苗的主要影响因素 | 第56-57页 |
·小孢子植株倍性变异和倍性鉴定方法 | 第57-58页 |
4 小结 | 第58-59页 |
第三章 青梗菜分子遗传图谱的构建 | 第59-7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9-64页 |
·实验材料 | 第59-60页 |
·试验方法 | 第60-6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4-68页 |
·SSR标记的筛选及单株验证 | 第64页 |
·SRAP标记的筛选及单株验证 | 第64-65页 |
·软件构建连锁图谱 | 第65-68页 |
3 讨论 | 第68-71页 |
·亲本的选择对图谱的影响 | 第68页 |
·构图群体的选择对图谱的影响 | 第68-69页 |
·标记选择对图谱构建的影响 | 第69-70页 |
·与其它图谱的比较 | 第70-71页 |
4 小结 | 第71-72页 |
第四章 青梗菜主要形态性状的QTL分析 | 第72-8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72-74页 |
·实验材料 | 第72-73页 |
·试验方法 | 第73-7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74-80页 |
·主要形态性状表型值及其变异 | 第74-76页 |
·主要形态性状相关分析 | 第76-77页 |
·主要形态性状的QTL分析 | 第77-80页 |
3 讨论 | 第80-82页 |
·LOD值对QTL定位的影响 | 第80页 |
·与其它白菜类蔬菜群体QTL定位的比较 | 第80-81页 |
·关于性状相关性 | 第81-82页 |
4 小结 | 第82-84页 |
第五章 青梗菜植株色泽性状的QTL分析 | 第84-9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84-85页 |
·实验材料 | 第84页 |
·试验方法 | 第84-8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85-91页 |
·植株色泽表型值及其变异 | 第85-87页 |
·植株色泽性状的相关分析 | 第87页 |
·植株色泽相关性状的QTL分析 | 第87-91页 |
3 讨论 | 第91-92页 |
·植株色泽的评价方法 | 第91-92页 |
·植株色泽相关性状的QTL | 第92页 |
4 小结 | 第92-94页 |
结论 | 第94-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107页 |
致谢 | 第107-108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