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亲性聚合物胶束用于药物包覆的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 ·双亲性聚合物自组装 | 第9-12页 |
| ·自组装 | 第9页 |
| ·双亲性聚合物 | 第9页 |
| ·双亲性聚合物自组装方法 | 第9-12页 |
| ·聚合物胶束的应用 | 第12-14页 |
| ·药物载体 | 第12-14页 |
| ·纳米反应器 | 第14页 |
| ·污水处理 | 第14页 |
| ·其它载药体系 | 第14-17页 |
| ·脂质体 | 第15页 |
| ·聚合物囊泡 | 第15-16页 |
| ·微胶囊 | 第16页 |
| ·微乳液凝胶 | 第16-17页 |
| ·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 第17-19页 |
| 第二章 线性溶剂化能量方程对候选药物的筛选 | 第19-25页 |
| ·引言 | 第19页 |
| ·实验材料 | 第19-21页 |
| ·原料与试剂 | 第19-20页 |
| ·仪器与设备 | 第20-21页 |
| ·实验方法 | 第21页 |
| ·聚合物胶束运行缓冲液的制备 | 第21页 |
| ·溶质样品的配置 | 第21页 |
| ·电泳测试条件 | 第21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1-24页 |
| ·所选溶质描述符的相关性分析 | 第21-23页 |
| ·LSER方程 | 第23-24页 |
| ·小结 | 第24-25页 |
| 第三章 双亲性聚合物胶束包覆维生素A的研究 | 第25-36页 |
| ·引言 | 第25页 |
| ·实验材料 | 第25-26页 |
| ·原料与试剂 | 第25-26页 |
| ·仪器与设备 | 第26页 |
| ·实验方法 | 第26-28页 |
| ·P(MMA-co-MAA)CMC的测定 | 第26页 |
| ·包覆维生素A的聚合物胶束的制备 | 第26-27页 |
| ·包封率和载药量的测定 | 第27页 |
| ·胶束粒径、Zeta电位测定和形貌表征 | 第27页 |
| ·包覆维生素A的聚合物胶束的体外模拟释药 | 第27-28页 |
| ·维生素A贮存稳定性的测定 | 第28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8-34页 |
| ·P(MMA-co-MAA)CMC值 | 第28-29页 |
| ·不同单体比聚合物对包封率和载药量的影响 | 第29-31页 |
| ·维生素A加入量对包封率和载药量的影响 | 第31-32页 |
| ·透射电镜表征 | 第32-33页 |
| ·包覆维生素A的聚合物胶束的体外模拟释放实验 | 第33-34页 |
| ·维生素A贮存稳定性的考察 | 第34页 |
| ·小结 | 第34-36页 |
| 第四章 双亲性聚合物胶束包覆全反式维甲酸的研究 | 第36-46页 |
| ·引言 | 第36-37页 |
| ·实验材料 | 第37-38页 |
| ·原料与试剂 | 第37页 |
| ·仪器与设备 | 第37-38页 |
| ·实验方法 | 第38-39页 |
| ·包覆全反式维甲酸的聚合物胶束的制备 | 第38页 |
| ·包封率和载药量的测定 | 第38页 |
| ·芘荧光探针法测定胶束的内核极性 | 第38页 |
| ·胶束粒径、Zeta电位测定 | 第38页 |
| ·红外光谱测定 | 第38-39页 |
| ·不同pH载药胶束紫外吸收光谱测定 | 第39页 |
| ·差示扫描热分析 | 第39页 |
| ·包覆全反式维甲酸的聚合物胶束的体外模拟释药 | 第39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9-45页 |
| ·全反式维甲酸加入量对包封率和载药量的影响 | 第39-41页 |
| ·胶束的内核极性 | 第41页 |
| ·胶束的粒径与Zeta电位 | 第41-42页 |
| ·IR谱图 | 第42-43页 |
| ·pH对载药胶束紫外吸收光谱的影响 | 第43页 |
| ·载药胶束自组装机理探讨 | 第43-44页 |
| ·差示扫描热分析 | 第44页 |
| ·包覆全反式维甲酸的聚合物胶束的体外模拟释放实验 | 第44-45页 |
| ·小结 | 第45-46页 |
| 第五章 双亲性聚合物胶束包覆紫杉醇的研究 | 第46-53页 |
| ·引言 | 第46-47页 |
| ·实验材料 | 第47页 |
| ·原料与试剂 | 第47页 |
| ·仪器与设备 | 第47页 |
| ·实验方法 | 第47-49页 |
| ·包覆紫杉醇的聚合物胶束的制备 | 第47-48页 |
| ·胶束粒径、Zeta电位的测定 | 第48页 |
| ·包封率和载药量的测定 | 第48页 |
| ·差示扫描热分析 | 第48页 |
| ·包覆紫杉醇的聚合物胶束的体外模拟释药 | 第48-49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9-52页 |
| ·聚合物胶束包封率和载药量的测定 | 第49页 |
| ·聚合物胶束粒径和Zeta电位 | 第49-50页 |
| ·紫杉醇加入量对包封率和载药量的影响 | 第50页 |
| ·差示扫描热分析 | 第50-51页 |
| ·包覆紫杉醇的聚合物胶束的体外模拟释放实验 | 第51-52页 |
| ·小结 | 第52-53页 |
| 第六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 第53-55页 |
| ·主要结论 | 第53-54页 |
| ·展望 | 第54-55页 |
| 致谢 | 第55-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61页 |
|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