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目录 | 第7-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 ·引言 | 第10页 |
| ·蛋白质高效液相色谱 | 第10-12页 |
| ·高效反相液相色谱 | 第10-11页 |
| ·高效离子交换液相色谱 | 第11页 |
| ·高效疏水液相色谱 | 第11页 |
| ·高效亲和液相色谱 | 第11-12页 |
| ·高效体积排阻液相色谱 | 第12页 |
| ·蛋白质高效疏水电荷诱导色谱技术的发展 | 第12-14页 |
| ·蛋白质疏水电荷诱导色谱技术 | 第12-13页 |
| ·蛋白质 HPHCIC 的原理 | 第13页 |
| ·HPHCIC 配基的选择 | 第13-14页 |
| ·蛋白质的构象研究技术 | 第14-15页 |
| ·圆二色光谱 | 第14页 |
| ·荧光光谱 | 第14-15页 |
| ·模型蛋白质简介 | 第15-16页 |
| ·牛血清白蛋白的结构和应用简介 | 第15页 |
| ·溶菌酶的结构和应用简介 | 第15-16页 |
| ·研究内容与意义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HPHCIC 介质的制备与表征 | 第17-27页 |
| ·引言 | 第17页 |
|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17-18页 |
| ·实验方法 | 第18-19页 |
| ·硅胶微球的预处理 | 第18页 |
| ·硅胶微球的环氧活化 | 第18页 |
| ·配基的偶联 | 第18页 |
| ·封尾反应 | 第18-19页 |
| ·HPHCIC 介质的分析表征 | 第19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19-26页 |
| ·反应温度对环氧活化密度的影响 | 第19-20页 |
| ·反应时间对环氧活化密度的影响 | 第20页 |
| ·KH-560 浓度对环氧活化密度的影响 | 第20-21页 |
| ·不同缓冲液 pH 对配基偶联密度和偶联效率的影响 | 第21-22页 |
| ·反应温度对配基偶联密度和偶联效率的影响 | 第22-23页 |
| ·反应时间对配基偶联密度和偶联效率的影响 | 第23页 |
| ·4-巯基吡啶的浓度对配基偶联密度和偶联效率的影响 | 第23-25页 |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25页 |
| ·热分析 | 第25-26页 |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 第三章 模型蛋白质在 HPHCIC 下的保留行为 | 第27-34页 |
| ·引言 | 第27页 |
|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27页 |
| ·实验方法 | 第27-29页 |
| ·色谱性能评价 | 第27-28页 |
| ·色谱条件的选择 | 第28-29页 |
| ·等度洗脱保留因子的考察 | 第29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9-32页 |
| ·流动相 pH 值对 BSA 和溶菌酶保留因子的影响 | 第29-30页 |
| ·乙腈浓度对 BSA 和溶菌酶保留因子的影响 | 第30-31页 |
| ·盐浓度对 BSA 和溶菌酶保留因子的影响 | 第31-32页 |
|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 第四章 模型蛋白质在色谱条件下的结构研究 | 第34-54页 |
| ·引言 | 第34-35页 |
|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35页 |
| ·实验方法 | 第35-36页 |
| ·BSA 和溶菌酶的圆二色(CD)光谱测定方法 | 第35-36页 |
| ·BSA 和溶菌酶的荧光光谱测定方法 | 第36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6-52页 |
| ·流动相 pH 对 BSA 和溶菌酶圆二色(CD)光谱的影响 | 第36-38页 |
| ·乙腈浓度对 BSA 和溶菌酶圆二色(CD)光谱的影响 | 第38-40页 |
| ·流动相 C(NaCl)对 BSA 和溶菌酶圆二色(CD)光谱的影响 | 第40-42页 |
| ·流动相C(Na2SO4)对 BSA 和溶菌酶圆二色(CD)光谱的影响 | 第42-45页 |
| ·流动相 pH 对 BSA 和溶菌酶荧光光谱的影响 | 第45-47页 |
| ·乙腈浓度对 BSA 和溶菌酶荧光光谱的影响 | 第47-48页 |
| ·流动相 C(NaCl)对 BSA 和溶菌酶荧光光谱的影响 | 第48-50页 |
| ·流动相C(Na2SO4)对 BSA 和溶菌酶荧光光谱的影响 | 第50-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 第五章 模型蛋白质在 HPHCIC 下的分离行为 | 第54-62页 |
| ·引言 | 第54页 |
|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54页 |
| ·实验方法 | 第54页 |
| ·分离参数---分离度 | 第54页 |
| ·梯度洗脱保留因子的考察 | 第54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4-61页 |
| ·不同流动相 pH 对 BSA 和溶菌酶分离度和保留因子的影响 | 第54-56页 |
| ·不同流动相 pH 梯度对 BSA 和溶菌酶分离度和保留因子的影响 | 第56-57页 |
| ·盐和有机溶剂乙腈对 BSA 和溶菌酶分离度和保留因子的影响 | 第57-61页 |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 主要结论与展望 | 第62-64页 |
| 主要结论 | 第62-63页 |
| 展望 | 第63-64页 |
| 致谢 | 第64-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70页 |
|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