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区域规划论文--中国区域规划论文--农村乡镇规划论文

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技术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9页
绪论第19-25页
第一章 历史文化村镇研究进展第25-52页
   ·我国历史文化村镇保护发展现状第25-45页
     ·历史文化村镇保护发展进程第25-26页
     ·现行制度框架与技术体系第26-28页
     ·历史文化村镇研究进展第28-45页
   ·国际相关工作与研究进展第45-50页
     ·保护发展进程第45-47页
     ·保护与保护规划研究第47-50页
   ·结论与展望第50-52页
第二章 历史文化村镇调查研究第52-80页
   ·调研方法与程序第52-55页
     ·调研的整体设计第52页
     ·调研方法第52-55页
   ·历史文化村镇的广度调研第55-70页
     ·调研概况第55页
     ·调研内容第55-70页
   ·历史文化村镇深度调研第70-75页
     ·调研概况第70-71页
     ·调研内容第71-75页
   ·保护规划案例收集分析第75-80页
     ·保护规划案例概况第75-76页
     ·保护规划模式分析第76-78页
     ·保护规划框架分析第78-80页
第三章 历史文化村镇保护与保护规划第80-123页
   ·历史文化村镇的特点第80-93页
     ·文化遗产的原真性第80-82页
     ·历史文化的多样性第82-85页
     ·历史风貌的完整性第85-89页
     ·乡土生活的延续性第89-90页
     ·遗产资源的公共性第90-93页
   ·历史文化村镇及其保护第93-102页
     ·历史文化村镇的概念第93-96页
     ·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的目标第96-99页
     ·保护与发展的统一第99-102页
   ·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第102-109页
     ·保护与保护规划第102-104页
     ·保护规划的含义第104-105页
     ·保护规划的任务第105-106页
     ·保护规划的定位第106-109页
   ·保护规划的框架第109-121页
     ·基础资料的收集与分析第110-112页
     ·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第112-116页
     ·历史风貌的整治第116-117页
     ·现代适应性更新第117-118页
     ·保护规划的实施第118-121页
 小结第121-123页
第四章 基础数据的收集与分析第123-159页
   ·基础数据的收集第123-133页
     ·保护规划与基础数据收集第123页
     ·基础数据指标体系构建的思路第123-124页
     ·基础数据指标体系的形成第124-133页
   ·数据库的建立第133-148页
     ·数据库设计第133-144页
     ·数据编码体系第144-148页
   ·综合评价体系第148-157页
     ·综合评价内容第148-149页
     ·综合评价因子第149-156页
     ·评价结果第156-157页
   ·成果表达第157-158页
 本章小结第158-159页
第五章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第159-184页
   ·保护范围划分第159-161页
     ·保护范围划分现状第159-160页
     ·保护范围划分第160-161页
   ·保护对象及措施第161-176页
     ·景观环境的保护第161-166页
     ·传统格局第166-174页
     ·传统建(构)筑物第174-176页
     ·历史环境要素第176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第176-180页
     ·保护现状第177页
     ·保护观念第177-178页
     ·保护措施第178-180页
     ·保护与利用第180页
   ·灾害预防与控制第180-184页
     ·消防隐患分析第180-181页
     ·消防措施第181-182页
     ·其他灾害第182-184页
第六章 历史风貌整治第184-198页
   ·历史风貌整治内容第184-188页
     ·景观环境整治第184-185页
     ·开放空间整治第185-186页
     ·传统建(构)筑物整治第186-187页
     ·新建建筑的风貌特色控制第187-188页
   ·历史风貌导控体系第188-198页
     ·导控要素确定第188-189页
     ·导控方法构建第189-192页
     ·表述方法研究第192-198页
第七章 现代适应性更新第198-210页
   ·现代适应性更新的概念第198-199页
   ·历史文化村镇的发展第199-206页
     ·人口与社会规划第199-200页
     ·土地利用规划第200-202页
     ·交通规划第202-203页
     ·公用工程设施第203-205页
     ·公共服务设施第205-206页
   ·旅游发展规划第206-210页
     ·旅游规划的条件第206-207页
     ·旅游规划的内容第207-210页
第八章 保护规划技术的应用第210-272页
   ·基础资料的调查与收集第210-219页
     ·基础数据的调查与收集第210-212页
     ·综合评价第212-219页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第219-235页
     ·保护范围划分第219-223页
     ·保护对象与措施第223-229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第229-232页
     ·灾害预防与控制第232-235页
   ·历史风貌整治第235-244页
     ·历史建筑整治控制与引导第235-238页
     ·新建建筑整治控制与引导第238-243页
     ·建筑高度控制第243-244页
   ·现代适应性更新第244-255页
     ·村落发展定位第244-245页
     ·规划结构与功能分区第245-246页
     ·产业发展规划第246-248页
     ·土地利用规划第248页
     ·道路交通规划第248-250页
     ·公用工程设施规划第250-253页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第253-255页
   ·旅游规划第255-269页
     ·旅游资源分析第255-259页
     ·旅游发展策略第259-264页
     ·旅游发展规划第264-269页
   ·公共政策与实施管理第269-272页
     ·制定相关政策第269-270页
     ·积极拓展外部资源第270页
     ·发展公众参与建设第270页
     ·完善管理机构和制度第270-271页
     ·加强宣传教育力度第271-272页
结论与讨论第272-278页
参考文献第278-286页
附录一、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技术导则第286-299页
附录二、调研历史文化村镇一览表第299-304页
附录三、保护规划案例收集情况一览表第304-308页
附录四、历史文化村镇深度调研表第308-317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317-318页
谢词第318-320页
附件第320页

论文共32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深圳外围地区空间演变研究
下一篇:农业多元价值导向下郑州城郊宜农社区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