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1章 前言 | 第8-11页 |
·研究缘起 | 第8-9页 |
·研究思路 | 第9-11页 |
·研究问题 | 第9页 |
·研究思路 | 第9-10页 |
·研究方法 | 第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第2章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1-22页 |
·导学案及数学导学案概述 | 第11-14页 |
·导学案相关文献研究 | 第14-17页 |
·学案导学模式的研究 | 第14-16页 |
·导学案设计的研究 | 第16-17页 |
·典型导学案模式研究 | 第17-20页 |
·典型导学案模式的简介 | 第17-19页 |
·典型导学案模式的思考 | 第19-20页 |
·导学案设计及应用的思考 | 第20-22页 |
第3章 中学数学导学案优化设计的理论思考 | 第22-60页 |
·有效教学理念及其启示 | 第22-23页 |
·有效教学的理念 | 第22-23页 |
·有效教学的启示 | 第23页 |
·数学导学案优化设计的基本构想 | 第23-43页 |
·围绕“一个中心” | 第23页 |
·抓住“两个根本” | 第23-24页 |
·理解“三条原理” | 第24页 |
·坚持“四项原则” | 第24-29页 |
·应用“五大策略” | 第29-36页 |
·掌握“六大方法” | 第36-40页 |
·领悟“七个步骤” | 第40-43页 |
·数学导学案优化设计案例及分析 | 第43-60页 |
·指数函数图像与性质概念课导学案设计及分析 | 第43-51页 |
·指数函数图像与性质习题课导学案设计及分析 | 第51-55页 |
·指数函数图像与性质复习课导学案设计及分析 | 第55-60页 |
第4章 中学数学导学案优化设计的教学实证研究 | 第60-75页 |
·实验研究 | 第60-68页 |
·实验目的与材料 | 第60-61页 |
·实验被试与变量 | 第61-62页 |
·实验模式与假设 | 第62页 |
·实验过程 | 第62-63页 |
·实验结果 | 第63-68页 |
·问卷调查研究 | 第68-74页 |
·调查目的 | 第68页 |
·调查准备与说明 | 第68-69页 |
·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69-74页 |
·调查总结与反思 | 第74页 |
·结论 | 第74-75页 |
第5章 回顾、反思与展望 | 第75-77页 |
·回顾与总结 | 第75页 |
·反思与展望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0页 |
附录 | 第80-106页 |
附录1:概念课导学案实验材料 | 第80-86页 |
附录1.1 指数函数图像与性质概念课前测材料 | 第80-81页 |
附录1.2 指数函数图像与性质概念课优化前导学案 | 第81-83页 |
附录1.3 指数函数图像与性质概念课优化后导学案 | 第83-85页 |
附录1.4 指数函数图像与性质概念课后测材料 | 第85-86页 |
附录2:习题课导学案实验材料 | 第86-92页 |
附录2.1 指数函数图像与性质习题课前测材料 | 第86-87页 |
附录2.2 指数函数图像与性质习题课优化前导学案 | 第87-89页 |
附录2.3 指数函数图像与性质习题课优化后导学案 | 第89-91页 |
附录2.4 指数函数图像与性质习题课后测材料 | 第91-92页 |
附录3:复习课导学案实验材料 | 第92-98页 |
附录3.1 指数函数图像与性质复习课前测材料 | 第92-93页 |
附录3.2 指数函数图像与性质复习课优化前导学案 | 第93-95页 |
附录3.3 指数函数图像与性质复习课优化后导学案 | 第95-97页 |
附录3.4 指数函数图像与性质复习课后测材料 | 第97-98页 |
附录4:指数函数图像与性质概念课课堂实录 | 第98-103页 |
附录5:关于数学导学案设计策略的基本情况调查(封闭性问卷) | 第103-105页 |
附录6:关于数学导学案设计策略的基本情况调查(开放性问卷) | 第105-106页 |
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06-107页 |
致谢 | 第107-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