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引言 | 第11-16页 |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三)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4页 |
(四) 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 第14-16页 |
一、 幸福观教育相关理论阐释 | 第16-26页 |
(一) 幸福观教育概念界定 | 第16-23页 |
1. 幸福 | 第16-18页 |
2. 幸福观 | 第18-22页 |
3. 幸福观教育 | 第22-23页 |
(二) 初中思想品德课幸福观教育内容 | 第23-26页 |
1. 幸福是物质幸福与精神幸福的统一 | 第23-24页 |
2. 幸福是享受幸福与创造幸福的统一 | 第24-25页 |
3. 幸福是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的统一 | 第25-26页 |
二、 思想品德课进行幸福观教育的必要性 | 第26-29页 |
(一) 幸福观教育是初中生健康成长的迫切要求 | 第26页 |
(二) 幸福观教育是社会转型对思想品德课的现实要求 | 第26-27页 |
(三) 幸福观教育是思想品德课新课程标准的内在要求 | 第27-28页 |
(四) 幸福观教育是思想品德课培养合格公民的必然选择 | 第28-29页 |
三、 思想品德课幸福观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9-33页 |
(一) 思想品德课幸福观教育存在的问题 | 第29-31页 |
1. 片面的发展智育而忽视幸福观教育 | 第29页 |
2. 片面的注重认知而忽视情感体验与行为参与 | 第29-30页 |
3. 初中生缺乏感受和创造幸福的能力 | 第30-31页 |
(二) 幸福观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1-33页 |
1. 应试教育的影响 | 第31页 |
2. 理论研究的滞后 | 第31页 |
3. 教育形式的单一 | 第31-33页 |
四、 初中思想品德课开展幸福观教育的主要策略 | 第33-38页 |
(一) 提升教师专业素质来增强幸福观教育能力 | 第33-34页 |
1. 加强专业幸福观教育师资培养 | 第33-34页 |
2. 加强其他学科幸福观教育师资培训 | 第34页 |
(二) 德育中渗透传统美德教育来开展幸福观教育 | 第34-35页 |
1. 和传统美德教育相结合开展幸福观教育 | 第34-35页 |
2. 以道德教育为主要途径开展幸福观教育 | 第35页 |
(三) 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开展幸福观教育 | 第35-36页 |
1.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渗透科学正确的幸福观 | 第35-36页 |
2.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借鉴其他学科幸福观教育成果 | 第36页 |
(四) 构建良好环境推动思想品德课幸福观教育的开展 | 第36-38页 |
1.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幸福观教育良好环境 | 第36-37页 |
2. 学校、家庭、社会紧密配合,共同推进幸福观教育 | 第37-38页 |
结论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附录 | 第41-4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43-44页 |
后记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