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矿业工程论文--矿山安全与劳动保护论文--矿井大气论文--矿井瓦斯论文

煤矿通风瓦斯蓄热氧化过程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9页
目录第9-12页
图表目录第12-14页
符号表第14-1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34页
   ·研究背景第16-21页
     ·甲烷的温室效应第16页
     ·煤矿通风瓦斯的排放第16-17页
     ·煤矿通风瓦斯处理技术现状第17-21页
   ·通风瓦斯蓄热式热氧化处理技术第21-28页
     ·通风瓦斯蓄热式热氧化处理技术现状第21-23页
     ·流向变换反应器的原理与发展第23-26页
     ·蓄热式换热过程的理论计算第26-28页
   ·通风瓦斯蓄热式氧化过程研究现状第28-32页
     ·流向变换反应器氧化通风瓦斯的研究第28-29页
     ·通风瓦斯蓄热式氧化过程的实验研究第29-30页
     ·通风瓦斯蓄热式氧化过程的数学模型第30-32页
     ·通风瓦斯蓄热式热氧化装置的设计第32页
   ·本文的研究内容第32-34页
第二章 通风瓦斯蓄热氧化过程的参数化实验研究第34-54页
   ·通风瓦斯蓄热氧化实验装置第34-36页
     ·通风瓦斯蓄热氧化装置基本结构第34-35页
     ·蜂窝陶瓷蓄热体填料概述第35-36页
   ·低浓度甲烷的固定床实验装置第36页
   ·装置的启动与稳定运行第36-40页
     ·低浓度甲烷氧化的条件第36-37页
     ·通风瓦斯蓄热氧化实验装置的启动第37-38页
     ·通风瓦斯蓄热氧化实验装置的稳定运行第38-40页
   ·通风瓦斯蓄热氧化装置中的蓄热式换热周期性稳定状态第40-48页
     ·蓄热式换热周期性稳定状态概述第40-42页
     ·蓄热式换热周期性稳定状态的理论解第42-48页
   ·通风瓦斯蓄热氧化装置实验结果参数化分析第48-53页
     ·换向周期的影响第48-49页
     ·气流速度和甲烷浓度的影响第49-51页
     ·装置截面温度均匀性及甲烷转化率第51-52页
     ·单峰温度分布的形成第52-53页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三章 通风瓦斯蓄热氧化装置一维数值模型研究第54-74页
   ·蓄热氧化装置一维模型概述第54-55页
   ·通风瓦斯蓄热氧化装置的一维建模第55-61页
     ·计算模型第55页
     ·控制方程第55-56页
     ·物性参数取值第56-57页
     ·甲烷的反应机理第57页
     ·边界条件第57-58页
     ·模型的计算求解方法第58-61页
   ·计算结果与讨论第61-72页
     ·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验证第61页
     ·启动温度场和稳定运行的轴向温度分布第61-63页
     ·温度分布及甲烷反应特性第63-65页
     ·气流流速和甲烷浓度的影响第65-67页
     ·切换时间的影响第67-68页
     ·通风瓦斯蓄热氧化装置稳定性分析第68-70页
     ·散热的影响及流速的多重影响机制第70-72页
   ·本章小结第72-74页
第四章 通风瓦斯蓄热氧化装置的三维数值模拟研究第74-93页
   ·基于Fluent软件的通风瓦斯蓄热氧化装置三维模拟概述第74-75页
   ·计算模型第75-85页
     ·控制方程组第75-83页
     ·控制方程求解与设置第83-84页
     ·模型边界条件设置第84-85页
     ·模型网格及求解第85页
   ·计算结果与讨论第85-91页
     ·三维模型计算结果第85-87页
     ·装置内流动均匀性第87-88页
     ·装置内温度分布特性第88-89页
     ·甲烷浓度的分布特性第89-90页
     ·气流滞留效应的影响第90-91页
   ·本章小结第91-93页
第五章 通风瓦斯蓄热氧化装置的设计方法第93-113页
   ·蓄热氧化装置稳定运行的判别条件第93-96页
   ·蓄热式换热模型的建立和求解第96-102页
     ·控制方程的建立第96-98页
     ·模型求解方法第98-102页
   ·模型验证与讨论第102-111页
     ·最低稳定运行甲烷浓度的模型验证第102-104页
     ·蓄热氧化装置通风量范围第104-105页
     ·通风瓦斯蓄热氧化装置的蓄热体需求量第105-106页
     ·通风瓦斯蓄热氧化装置的取热计算第106-110页
     ·设计方法的有效性工业验证第110-111页
   ·本章小结第111-113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113-116页
   ·研究总结第113-115页
   ·研究工作展望第115-116页
参考文献第116-125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申请专利第125-126页
攻读博士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第126-127页
致谢第127页

论文共12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液体空化强化微通道传热机理研究
下一篇:燃气轮机燃烧室柔和燃烧机理与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