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轮机燃烧室柔和燃烧机理与性能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主要符号表 | 第9-13页 |
目录 | 第13-16页 |
图目录 | 第16-20页 |
表目录 | 第20-2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21-35页 |
·研究背景 | 第21-23页 |
·柔和燃烧技术 | 第23-25页 |
·起源 | 第23页 |
·特征 | 第23-25页 |
·研究现状 | 第25-33页 |
·热力学条件和化学动力学特性 | 第25-27页 |
·流动条件 | 第27页 |
·柔和燃烧室结构型式 | 第27-28页 |
·模型燃烧室中柔和燃烧的性能 | 第28-33页 |
·本文研究目标和内容 | 第33-35页 |
第2章 热力学条件和化学动力学特性研究 | 第35-61页 |
·引言 | 第35页 |
·模型和方法 | 第35-39页 |
·计算模型 | 第35-37页 |
·计算工况 | 第37-38页 |
·反应机制 | 第38页 |
·模型验证 | 第38-39页 |
·热力学条件 | 第39-51页 |
·压力影响 | 第39-41页 |
·燃料种类影响 | 第41-44页 |
·烟气温度影响 | 第44-46页 |
·空气预热温度影响 | 第46-47页 |
·综合影响 | 第47-49页 |
·燃气轮机典型工况 | 第49-51页 |
·化学动力学特性 | 第51-59页 |
·点火延迟时间 | 第51-59页 |
·反应速率 | 第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第3章 流动条件研究 | 第61-119页 |
·引言 | 第61-62页 |
·实验方案 | 第62-68页 |
·空气系统和燃料系统 | 第62-63页 |
·概念燃烧室和测量系统 | 第63-68页 |
·实验工况 | 第68页 |
·计算方法 | 第68-72页 |
·CH_4分级柔和燃烧 | 第72-89页 |
·掺混方式影响 | 第72-80页 |
·回流比例和当量比影响 | 第80-89页 |
·10MJ/Nm~3合成气分级柔和燃烧 | 第89-117页 |
·旋流影响 | 第90-97页 |
·掺混方式影响 | 第97-106页 |
·燃料喷射速度影响 | 第106-113页 |
·回流比例和当量比影响 | 第113-117页 |
·本章小结 | 第117-119页 |
第4章 模型燃烧室设计 | 第119-139页 |
·引言 | 第119-120页 |
·数值计算 | 第120-127页 |
·冷态计算 | 第121-123页 |
·热态计算 | 第123-127页 |
·模型燃烧室结构设计 | 第127-138页 |
·燃烧室长宽比影响 | 第127-130页 |
·喷嘴相对位置影响 | 第130-132页 |
·喷嘴间距影响 | 第132-135页 |
·空燃动量比影响 | 第135-138页 |
·本章小结 | 第138-139页 |
第5章 模型燃烧室性能 | 第139-165页 |
·引言 | 第139-140页 |
·实验方案 | 第140-141页 |
·计算方法 | 第141-142页 |
·性能研究 | 第142-163页 |
·空燃动量比影响 | 第142-151页 |
·空气预热温度影响 | 第151-158页 |
·燃料种类影响 | 第158-163页 |
·本章小结 | 第163-165页 |
第6章 结论和展望 | 第165-168页 |
·结论 | 第165-166页 |
·创新点总结 | 第166-167页 |
·后续工作展望 | 第167-168页 |
参考文献 | 第168-17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173-174页 |
致谢 | 第1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