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相关政策支持 | 第11页 |
·城镇化进程加快 | 第11-12页 |
·职业教育不适应城镇化发展需求 | 第12页 |
·当前社区学院发展的不足 | 第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研究设计 | 第17-18页 |
·研究目标 | 第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发展县域社区学院概述 | 第19-31页 |
·相关概念阐述 | 第19-23页 |
·城镇化 | 第19-20页 |
·社区 | 第20页 |
·社区范围 | 第20页 |
·社区学院 | 第20-23页 |
·县域社区学院 | 第23页 |
·我国社区学院发展历程 | 第23-26页 |
·探索起步阶段(1993 年——2000 年) | 第23-24页 |
·实验发展阶段(2001 年——至今) | 第24-26页 |
·我国社区学院的特点 | 第26-27页 |
·依托社区,整合优化资源配置 | 第26页 |
·立足社区,为社区发展服务 | 第26-27页 |
·对外联合,完善自身 | 第27页 |
·理论基础 | 第27-31页 |
·终身教育理论 | 第27-28页 |
·人力资本理论 | 第28-29页 |
·人口流动理论 | 第29-31页 |
第三章 城镇化进程中发展县域社区学院的现实基础 | 第31-40页 |
·城镇化进程中发展县域社区学院的必要性 | 第31-36页 |
·城镇人口将迅速增加 | 第31页 |
·城镇化进程中需转移的剩余劳动力受教育程度较低 | 第31-33页 |
·非公有制企业吸纳劳动力能力不断增强 | 第33-34页 |
·农村人口接受教育的程度相对较低 | 第34-35页 |
·普通高校城市聚集化,县域高校不足 | 第35-36页 |
·农民市民化的素养需要提升 | 第36页 |
·城镇化进程中发展县域社区学院的可行性 | 第36-40页 |
·国家政策的支持为县域社区学院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 第36-37页 |
·经济快速发展为县域社区学院的创建提供了坚强后盾 | 第37-38页 |
·人们教育需求普遍增强为县域社区学院的创建提供了可能性 | 第38-39页 |
·国内外社区学院实践为县域社区学院的创建提供了一定经验 | 第39-40页 |
第四章 美国社区学院办学特色及对我国的启示 | 第40-46页 |
·美国社区学院办学特色 | 第40-43页 |
·法律、经费保驾护航 | 第40-41页 |
·内外管理体制健全 | 第41-42页 |
·服务社区,课程实用 | 第42页 |
·专业化的学生服务 | 第42-43页 |
·美国社区学院对我国发展县域社区学院的启示 | 第43-46页 |
·发展县域社区学院是城镇化发展的需要和动力 | 第43页 |
·县域社区学院的发展离不开各级政府的重视与支持 | 第43-44页 |
·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发展县域社区学院 | 第44页 |
·课程地方特色化是县域社区学院发展的趋势 | 第44-46页 |
第五章 城镇化进程中发展县域社区学院的制约因素 | 第46-55页 |
·现有社区学院发展的个案分析 | 第46-50页 |
·基本概况 | 第46-47页 |
·教育功能 | 第47页 |
·组建形式 | 第47-48页 |
·师资队伍 | 第48页 |
·服务对象 | 第48-49页 |
·运行体制 | 第49页 |
·专业及课程设置 | 第49-50页 |
·社区学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50-52页 |
·职能定位不明确 | 第50页 |
·地域分布城区化 | 第50-51页 |
·管理体制不健全 | 第51页 |
·课程缺乏职业性 | 第51-52页 |
·城镇化进程中发展县域社区学院的制约因素 | 第52-55页 |
·县域社区学院功能实施条件有限 | 第52页 |
·促进县域社区学院发展的法律政策不健全 | 第52-53页 |
·县域社区学院教师队伍建设难度大 | 第53页 |
·县域社区学院经费筹措渠道有限 | 第53-55页 |
第六章 城镇化进程中发展县域社区学院的策略 | 第55-62页 |
·宏观层面——国家、社会层面 | 第55-58页 |
·健全法规,加大宣传 | 第55页 |
·多方筹措,保证经费 | 第55-56页 |
·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 第56-57页 |
·整合资源,合作共建 | 第57-58页 |
·微观层面——县域社区学院自身层面 | 第58-62页 |
·明确职能,准确定位 | 第58页 |
·按需设置课程,注重职业培训 | 第58-59页 |
·多角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 第59-60页 |
·多渠道保障经济适用性 | 第60页 |
·多方面做到灵活适应性 | 第60-62页 |
结语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