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序言 | 第8-12页 |
一、选题意义 | 第8-9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0-11页 |
四、创新之处与研究难点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红楼梦》的海外传播与文化外交 | 第12-22页 |
第一节 文化外交与中国文化形象 | 第12-15页 |
一、文化外交及其作用 | 第12-13页 |
二、国家形象与国家文化形象 | 第13-14页 |
三、展现美好的中国文化形象是文化外交的重要任务 | 第14-15页 |
第二节 优秀文学的海外传播在文化外交中的作用 | 第15-18页 |
一、文学的特殊功能 | 第15-16页 |
二、优秀文学的海外传播有助于构建良好的国家文化形象 | 第16页 |
三、中国古典文学能够展现美好的中国文化形象 | 第16-18页 |
第三节 《红楼梦》在海外传播的意义 | 第18-22页 |
一、《红楼梦》能够展现美好的中国文化形象 | 第18-20页 |
二、《红楼梦》在海外传播的意义 | 第20-22页 |
第二章 《红楼梦》在西方传播的语言翻译问题 | 第22-28页 |
第一节 语言翻译在对外文化传播中具有战略意义 | 第22-23页 |
一、语言翻译是跨文化传播的桥梁 | 第22-23页 |
二、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要求进一步重视翻译工作 | 第23页 |
第二节 《红楼梦》的英译史 | 第23-26页 |
一、初识《红楼梦》(19世纪初-20世纪初) | 第24页 |
二、海外汉学与市场作用影响下的《红楼梦》英译(20世纪30年代-60年代) | 第24-25页 |
三、《红楼梦》英译的全盛时代(20世纪60年代至今) | 第25-26页 |
第三节 从《红楼梦》的英译看中国对外翻译中的问题 | 第26-28页 |
一、《红楼梦》英译上的不足之处 | 第26-27页 |
二、中国古典文学对外翻译中存在的问题 | 第27-28页 |
第三章 美国人眼中的《红楼梦》 | 第28-36页 |
第一节 跨文化交流中的文化偏见与意识形态问题 | 第28-29页 |
一、跨文化交流中的文化偏见问题 | 第28-29页 |
二、跨文化交流中的意识形态问题 | 第29页 |
第二节 美国红学的发展历程 | 第29-32页 |
一、20世纪60年代之前的美国红学 | 第30-31页 |
二、20世纪60-70年代的美国红学 | 第31-32页 |
三、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美国红学 | 第32页 |
第三节 文化偏见与意识形态对美国红学研究的影响 | 第32-34页 |
第四节 美国红学研究的特点与不足之处 | 第34-36页 |
第四章 中国文化形象与美国红学研究 | 第36-41页 |
第一节 东方主义与中国文化形象 | 第36页 |
第二节 西方对中国文化形象认识的演变 | 第36-38页 |
一、国家形象对国家文化形象的影响 | 第36-37页 |
二、西方对中国文化形象认识的演变 | 第37-38页 |
第三节 树立良好中国文化形象的四个条件 | 第38-41页 |
第五章 中国古典文学在美国的传播对文化外交的启示及传播建议 | 第41-47页 |
第一节 展开文化外交,加深中美文化交流 | 第41-44页 |
一、树立中国文化自信 | 第41页 |
二、以古典文学为媒介加强中西文学交流 | 第41-43页 |
三、培养语言人才,推广汉语教育 | 第43页 |
四、了解文化差异,广泛选择文本 | 第43-44页 |
第二节 淡化文化外交中的意识形态色彩 | 第44-45页 |
一、文化交流不是意识形态的输出 | 第44-45页 |
二、淡化文学传播的意识形态色彩 | 第45页 |
第三节 重视语言翻译在文化外交中的重要地位 | 第45-47页 |
一、注重文学翻译工作 | 第45页 |
二、结合政府与市场的作用 | 第45-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