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目录 | 第9-12页 |
1 引言 | 第12-22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9页 |
·车路协同系统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车路协同系统仿真方法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车路协同系统验证方法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组织结构 | 第19-22页 |
2 基于多指标综合评价的验证方法理论基础 | 第22-32页 |
·多指标综合评价理论概述 | 第22-23页 |
·多指标综合评价流程 | 第23-24页 |
·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标准化方法 | 第24-26页 |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24-25页 |
·评价指标的筛选方法 | 第25-26页 |
·评价指标的标准化方法 | 第26页 |
·综合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26-27页 |
·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的建立 | 第27-31页 |
·层次分析法 | 第27-28页 |
·模糊综合评判法 | 第28-29页 |
·数据包络分析法 | 第29页 |
·人工神经网络评价法 | 第29-30页 |
·灰色综合评价法 | 第30-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3 基于HLA的车路协同验证评估子系统仿真框架设计 | 第32-48页 |
·高层体系结构(HLA)概述 | 第32-37页 |
·高层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 | 第32-34页 |
·HLA规则 | 第34-35页 |
·HLA接口规范 | 第35-36页 |
·HLA对象模型模板 | 第36-37页 |
·联邦运行支撑环境RTI | 第37页 |
·联邦成员的仿真流程 | 第37-38页 |
·车路协同验证评估联邦成员的构建 | 第38-47页 |
·基于HLA/RTI的车路协同系统仿真平台 | 第40-43页 |
·验证评估联邦成员公布/订购消息 | 第43-46页 |
·验证评估联邦成员功能结构 | 第46-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4 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与层次分析法集成的CVIS验证 | 第48-66页 |
·确定评价对象 | 第48-49页 |
·明确评价目标 | 第49页 |
·组织评价小组 | 第49-50页 |
·确定评价指标体系 | 第50-53页 |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50-51页 |
·评价指标筛选 | 第51-52页 |
·评价指标的标准化 | 第52-53页 |
·综合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 第53-61页 |
·构造层次分析结构 | 第53-54页 |
·构造判断矩阵 | 第54-58页 |
·层次排序 | 第58-61页 |
·建立灰色多层次综合评判模型 | 第61-65页 |
·确定最优指标集 | 第63页 |
·指标规范化处理 | 第63-64页 |
·计算关联度系数 | 第64页 |
·建立灰色单层次评判模型 | 第64-65页 |
·评价结果分析 | 第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5 车路协同验证评估子系统仿真实现 | 第66-82页 |
·车路协同系统验证评估的实现 | 第66-67页 |
·基于MySQL的验证评估数据库优化实现 | 第67-71页 |
·数据库优化查询 | 第67-69页 |
·数据库插入记录的速度 | 第69页 |
·数据库查询高速缓存 | 第69-70页 |
·数据库优化表设计 | 第70-71页 |
·车路协同系统验证评估仿真实例 | 第71-81页 |
·仿真环境描述 | 第71-72页 |
·车路协同系统测试场景描述 | 第72-74页 |
·车路协同仿真系统性能测试 | 第74-78页 |
·车路协同仿真系统验证 | 第78-80页 |
·车路协同系统仿真平台验证评估报告 | 第80-81页 |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82-84页 |
·结论 | 第82页 |
·展望 | 第82-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8页 |
图索引 | 第88-90页 |
表索引 | 第90-92页 |
作者简历 | 第92-96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