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 ·研究意义和背景 | 第11-15页 |
| ·振动利用工程概述 | 第11页 |
| ·反共振理论的发展 | 第11-13页 |
| ·反共振理论的应用 | 第13-15页 |
| ·反共振理论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 ·线性振动理论 | 第15-16页 |
| ·非线性振动理论 | 第16页 |
| ·有限元模型法 | 第16-17页 |
|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内容安排 | 第17-18页 |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7页 |
| ·本文的内容安排 | 第17-18页 |
| 第2章 慢变质量原点反共振机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18-23页 |
| ·反共振机械理论基础 | 第18-19页 |
| ·慢变质量原点反共振机力学模型 | 第19-20页 |
| ·慢变质量原点反共振机非线性动力学方程 | 第20-22页 |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 第3章 慢变质量原点反共振机主共振非线性动力学分析 | 第23-41页 |
| ·慢变质量原点反共振机动力学多尺度分析 | 第24-28页 |
| ·平均方程的建立 | 第24-25页 |
| ·程序验证 | 第25-27页 |
| ·位移表达式的确定 | 第27-28页 |
| ·主共振非线性动力学分析 | 第28-39页 |
| ·k'_1/k_1、K'_2/K_2比值不同的影响 | 第28-29页 |
| ·激振力变化的影响 | 第29-31页 |
| ·协调参数变化的影响 | 第31-35页 |
| ·阻尼系数变化的影响 | 第35-37页 |
| ·慢变参数变化的影响 | 第37-39页 |
| ·多尺度法与数值解的比较 | 第39-40页 |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 第4章 慢变质量原点反共振机内共振非线性动力学分析 | 第41-65页 |
| ·原点反共振机内共振非线性动力学方程的建立 | 第41-44页 |
| ·内共振条件 | 第44页 |
| ·内共振平均方程的建立 | 第44-48页 |
| ·激振频率Ω=(ω_2)/2+εσ_2,ω_2=3ω_1+εσ_1情形 | 第44-45页 |
| ·激振频率Ω=2ω_1+εσ_2,ω_2=3ω_1+εσ_1情形 | 第45-46页 |
| ·激振频率Ω=(ω_1+ω_2)/2+εσ_,ω_2=2ω_1+εσ_1情形 | 第46-48页 |
| ·幅频特性曲线分析 | 第48-63页 |
| ·协调参数变化的影响 | 第48-57页 |
| ·激振频率Ω=(ω_2)/2+εσ_2,ω_2=3ω_1+εσ_1情形 | 第48-53页 |
| ·激振频率Ω=(ω_1+ω_2)/2+εσ_2,ω_2=2ω_1+εσ_1情形 | 第53-57页 |
| ·慢变参数变化的影响 | 第57-59页 |
| ·激振频率Ω=(ω_2)+εσ_2,ω_2=3ω_1+εσ_1情形 | 第58-59页 |
| ·激振频率Ω=(ω_1+ω_2)/2+εσ_2,ω_2=2ω_1+εσ_1情形 | 第59页 |
| ·系统参数变化的影响 | 第59-62页 |
| ·弹簧静变形的影响 | 第62-63页 |
|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 第5章 结论 | 第65-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 附录 | 第71-73页 |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