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交通工程与公路运输技术管理论文--交通工程与交通管理论文--交通事故论文

道路交通事故预测及控制研究

第一章 绪论第1-23页
   ·概述第11-12页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现状第12-13页
   ·交通事故的危害性第13-14页
     ·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第13页
     ·交通事故造成的物质损失第13-14页
     ·交通事故对社会的危害性第14页
   ·交通事故与交通安全的关系第14-15页
   ·本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5-16页
     ·研究背景第15-16页
     ·研究意义第16页
   ·交通事故预测的研究进展第16-20页
     ·国际方面第16-19页
     ·国内方面第19-20页
   ·本文研究的内容及创新第20-22页
     ·研究的内容第20-21页
     ·研究的创新第21-22页
   ·本章小结第22-23页
第二章 道路交通安全科学的哲学基础第23-29页
   ·概述第23页
   ·交通安全与事故的统一性和矛盾性第23-24页
   ·交通安全科学的联系观第24页
   ·交通安全科学的系统观第24-25页
   ·交通安全科学的发展观第25页
   ·交通安全中的质变与量变第25页
   ·交通安全问题的简单性和复杂性第25-26页
   ·交通安全问题的精确性和模糊性第26页
   ·交通事故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第26-27页
   ·交通安全科学的哲学指导第27页
   ·本章小结第27-29页
第三章 交通事故致因分析第29-39页
   ·交通事故的定义第29-30页
     ·国外交通事故的定义第29页
     ·我国交通事故的定义第29-30页
   ·传统交通事故定义的不足及其扩展第30页
   ·交通事故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第30-31页
     ·交通事故成因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第30-31页
     ·交通事故后果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第31页
   ·交通事故的发展过程第31-32页
   ·交通事故致因分析第32-38页
     ·人为因素分析第32-36页
       ·直接原因分析第32-33页
       ·间接原因分析第33-36页
       ·行人分析第36页
     ·道路因素分析第36-38页
       ·道路线形组合的影响第36页
       ·道路横断面设计的影响第36-37页
       ·运行条件的影响第37页
       ·运输条件的影响第37-38页
     ·环境因素影响分析第38页
     ·车辆因素分析第38页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四章 交通事故致因的突变模型第39-47页
   ·概述第39页
   ·突变理论概述第39-41页
     ·突变理论简介第39-40页
     ·突变理论定性分析及模型描述第40-41页
   ·交通事故致因突变模型的构建与分析第41-46页
     ·交通事故致因突变模型的构建第41-43页
     ·交通事故突变模型的分析第43-44页
     ·交通事故控制的突变解释第44-46页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五章 道路交通事故预测第47-62页
   ·概述第47页
   ·预测及交通事故预测的定义第47-48页
     ·预测的定义第47页
     ·交通事故预测的定义第47-48页
   ·预测的科学性分析第48页
     ·预测前提的科学性第48页
     ·预测方法的科学性第48页
     ·预测结果的科学性第48页
   ·预测的基本原理第48-49页
     ·可知性原理第49页
     ·系统性原理第49页
     ·可能性原理第49页
     ·相似性原理第49页
     ·关联性原理第49页
   ·交通事故预测的意义第49-50页
   ·常用的预测方法综述第50-52页
     ·时间序列预测法第50页
     ·回归分析法第50-51页
     ·灰色预测第51页
     ·组合预测第51页
     ·神经网络法第51-52页
     ·混沌时间序列预测法第52页
   ·交通事故预测的神经网络方法第52-61页
     ·概述第52页
     ·神经网络时序预测模型的适定性分析第52-53页
       ·时间序列的特点第52-53页
       ·交通事故致因的非线性分析第53页
     ·人工神经网络简介第53-55页
       ·人工神经网络的基本内涵第53-54页
       ·神经网络的基本特征第54-55页
     ·预测模型的建立第55-57页
       ·BP神经网络的算法步骤第55页
       ·预测模型的建立第55-56页
       ·网络结构的确定第56页
       ·网络的训练第56-57页
       ·网络预测的步骤第57页
     ·模型的应用第57-60页
       ·预测样本的构成第57-58页
       ·训练样本的构成第58页
       ·网络结构的确定第58-59页
       ·预测结果的分析与讨论第59-60页
     ·模型的拓展第60页
     ·BP神经网络的不足与改进第60-61页
       ·BP神经网络模型的不足第60页
       ·BP神经网络的改进第60-61页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六章 基于随机过程理论的道路事故风险状态预测第62-74页
   ·概述第62页
   ·道路事故风险状态的随机时变特性分析第62-64页
     ·人为因素的随机时变分析第63页
     ·车辆因素的随机时变分析第63页
     ·道路因素的随机时变分析第63页
     ·环境因素的随机时变分析第63-64页
   ·道路风险状态预测模型的构建第64-66页
     ·模型的适用性分析第64页
     ·道路所处风险状态的划分第64-65页
     ·转移概率矩阵的确定第65页
     ·模型的构建第65-66页
   ·模型的应用第66-72页
     ·道路风险率状态空间的划分第67页
     ·状态概率转移矩阵的确定第67页
     ·模型的应用第67-68页
     ·模型的验证第68-69页
     ·模型的改进第69-70页
     ·模型的拓展第70-72页
     ·分析与讨论第72页
   ·本章小结第72-74页
第七章 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后果预测及控制第74-97页
   ·概述第74页
   ·危险化学品及其危害第74-75页
     ·化学品和危险化学品的定义第74页
     ·危险化学品的危害第74-75页
   ·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致因分析第75页
     ·静电因素第75页
     ·环境因素第75页
     ·交通事故因素第75页
   ·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特点第75-76页
     ·事故的突发性和并发性第75页
     ·危害巨大第75-76页
     ·事故发生地点的不确定性和流动性第76页
     ·生命和财产损失变化大第76页
     ·扑救困难第76页
   ·危险品运输事故危害后果的定量分析第76-83页
     ·危险品的爆炸危害分析第76-78页
     ·危险化学品的火灾危害第78-82页
     ·有毒液化气体容器破裂时的毒害区估算第82-83页
   ·模型的应用及讨论第83-84页
     ·模型的应用第83页
     ·模型的讨论第83-84页
   ·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的控制对策第84页
   ·道路隧道火灾后果的分析及控制第84-88页
     ·隧道火灾的来源第85页
     ·隧道火灾特点第85-86页
     ·隧道火灾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第86页
     ·隧道火灾温度场的定性描述第86-87页
     ·隧道火灾的防治对策第87-88页
     ·隧道火灾防治的交通组织第88页
   ·有毒化学危险品泄漏进入环境危害后果分析第88-96页
     ·模型的构建第88-91页
     ·模型的求解及拓展第91-94页
       ·一维情况第91-93页
       ·二维情况第93-94页
     ·模型的应用及讨论第94-96页
       ·模型的应用第94-95页
       ·模型的分析与讨论第95-96页
   ·本章小结第96-97页
第八章 交通事故经济损失的灰色预测第97-103页
   ·概述第97页
   ·灰色理论简介第97-98页
   ·灰色理论在经济损失预测的适用性分析第98页
   ·预测模型的建立第98-100页
   ·预测模型的应用第100-102页
     ·模型数据生成第101页
     ·模型的构建第101-102页
     ·模型的应用第102页
   ·本章小结第102-103页
第九章 道路交通事故管理风险决策的动态预测第103-110页
   ·概述第103页
   ·交通事故管理风险决策的特点第103-104页
     ·风险大第103-104页
     ·投资大第104页
     ·影响重大第104页
     ·影响因素多第104页
   ·马尔可夫理论的适用性分析第104-105页
   ·马尔可夫动态决策与传统风险决策的比较第105页
   ·预测模型的构建第105-108页
     ·原始样本的构成第105-106页
     ·概率转移矩阵的估计第106-108页
     ·模型的应用第108页
     ·决策第108页
   ·分析与讨论第108-109页
   ·本章小结第109-110页
第十章 交通事故预防控制对策第110-127页
   ·概述第110页
   ·当前交通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第110-113页
   ·交通事故可预防性理论第113-115页
     ·交通事故的因果性第113-114页
     ·交通事故的随机性第114页
     ·交通事故的潜伏性第114页
     ·交通事故的再现性第114页
     ·交通事故的可预防性第114-115页
     ·交通事故的动态性第115页
   ·交通事故的预防原则第115-116页
   ·交通事故对策第116-125页
     ·人为因素控制第118-119页
     ·安全管理对策第119-120页
     ·车辆的安全化第120-121页
     ·道路的安全化第121-122页
     ·交通安全的科技对策第122-123页
     ·交通安全的保险对策第123页
     ·交通事故的紧急救援对策第123-124页
     ·降低交通事故的有效手段--ITS第124-125页
   ·本章小结第125-127页
结论与建议第127-130页
致   谢第130-131页
参考文献第131-138页
个人简历第138页

论文共13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型低滑动率恒功率行星锥盘无级变速器的研究
下一篇:汽车司机驾驶疲劳报警器的研究及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