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绪论 | 第8-20页 |
第一章 "乡土一隅"与"大千世界"的场域转换 | 第20-53页 |
一 自成一体、偏安一隅的传统文化群落 | 第20-29页 |
二 多重建构的现代中国与文化特征 | 第29-44页 |
三 进入现代社会的传统民族歌舞 | 第44-53页 |
第二章 "生存方式"与"演艺产品"的形态变化 | 第53-92页 |
一 作为生存方式的传统民族歌舞 | 第53-62页 |
二 多样纷呈的现代民族歌舞形态 | 第62-75页 |
三 歌舞形态背后的意义变迁 | 第75-92页 |
第三章 "个中自我"与"多元共生"的群体嬗变 | 第92-125页 |
一 自组织系统中的"我者" | 第92-103页 |
二 变化的"我者"和复杂构成的"他者" | 第103-120页 |
三"他我混融"的现代传承群体 | 第120-125页 |
第四章 群体的"情感凝聚"与走向外界的"文化自觉" | 第125-154页 |
一 歌舞作为传统民族社会中"关系"的认知和沟通手段 | 第125-134页 |
二 在现代社会多元文化并存中"自我观念"突显 | 第134-143页 |
三 走出传统社会边界的民族歌舞 | 第143-154页 |
第五章 多元对话格局中的传统民族歌舞建构 | 第154-180页 |
一 全球文化多元格局与民族歌舞文化生境的建设 | 第156-165页 |
二 传统民族文化与现代公共文化 | 第165-174页 |
三 现代文化生产视野中的民族文化 | 第174-180页 |
结语:归宿的寻找 | 第180-186页 |
图片资料 | 第186-192页 |
参考文献 | 第192-198页 |
后记 | 第1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