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竹编生活用具的设计特征及开发策略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7页 |
·研究背景 | 第8-11页 |
·可持续发展的大设计观 | 第8页 |
·我国竹编制品的日益式微 | 第8-9页 |
·安吉竹产业现状及市场存在的问题 | 第9-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1-12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其他国家研究现状 | 第12页 |
·研究创新点 | 第12-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研究思路与内容 | 第13-15页 |
·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研究框架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安吉竹编生活用具概述 | 第17-20页 |
·安吉竹编生活用具的概念 | 第17页 |
·安吉竹编生活用具的种类 | 第17-19页 |
·安吉竹编生产生活用具的历史发展 | 第19-20页 |
第三章 安吉竹编生活用具的造型特征分析 | 第20-38页 |
·安吉竹编生活用具的形态分析 | 第20-32页 |
·形体的表现形式 | 第20-25页 |
·面的编织空间 | 第25-29页 |
·片的支撑机构 | 第29-32页 |
·安吉竹编生活用具的色彩分析 | 第32-36页 |
·材料的天然本色 | 第32-33页 |
·样式的因色而显 | 第33-35页 |
·工艺的丰富色变 | 第35-36页 |
·安吉竹编生活用具的质感分析 | 第36-38页 |
·质本自然 | 第36-37页 |
·工艺质变 | 第37-38页 |
第四章 安吉竹编生活用具的工艺特征分析 | 第38-49页 |
·安吉竹编生活用具的材料特性分析 | 第38-41页 |
·致物性与科学性共生——篾青篾黄的合理分配 | 第38-40页 |
·功能性与艺术性并重——篾青篾黄的刚柔并济 | 第40-41页 |
·安吉竹编生活用具的生产技术分析 | 第41-44页 |
·技术手段分析 | 第41-42页 |
·处理工艺分析 | 第42-44页 |
·安吉竹编生活用具的艺术装饰分析 | 第44-49页 |
·线的立体装饰 | 第44-45页 |
·线的缠绕艺术 | 第45-49页 |
第五章 安吉竹编生活用具的优点与缺陷分析 | 第49-55页 |
·安吉竹编生活用具的优点分析 | 第49-50页 |
·实用当先——因用而造物 | 第49页 |
·用料科学——因材而施技 | 第49-50页 |
·造型简洁——因量而简易 | 第50页 |
·空间广阔——因产而通途 | 第50页 |
·安吉竹编生活用具的缺陷分析 | 第50-52页 |
·思想观念保守——原创性有待重视 | 第50页 |
·地域特征淡化——地域性有待强调 | 第50页 |
·造型样式规矩——艺术性有待探索 | 第50-51页 |
·技术手段陈旧——科学化有待改进 | 第51-52页 |
·安吉竹编生活用具设计流程的缺陷分析 | 第52-55页 |
·委托客户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 | 第53页 |
·前期计划的经验性与个人性 | 第53-54页 |
·制作过程的模糊性与反复性 | 第54页 |
·设计修正的延滞性与障碍性 | 第54-55页 |
第六章 安吉竹编生活用具的开发策略 | 第55-65页 |
·设计理念 | 第55-56页 |
·再设计的概念 | 第55页 |
·安吉竹编生活用具开发的设计理念 | 第55-56页 |
·安吉竹编生活用具设计开发的对策 | 第56-61页 |
·重塑设计思维——代工生产与设计创造的相互辅助 | 第56-57页 |
·细分市场需求——日常所需与情感体验的不同满足 | 第57页 |
·营造现代美感——形态元素与质感肌理的重新组织 | 第57-58页 |
·应用高新技术——编织手法与处理工艺的技术改进 | 第58-59页 |
·拓展行业支持——使用语境与发展平台的重新建立 | 第59-61页 |
·安吉竹编生活用具开发策略方案的验证 | 第61-63页 |
·安吉竹编生活用具开发途径评估的问卷设计 | 第61-62页 |
·最终问卷反馈的内容总结 | 第62-63页 |
·设计实践 | 第63-65页 |
结论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
图片来源 | 第69-71页 |
附录A 竹工艺产地调研 | 第71-79页 |
附录B 访谈问卷内容 | 第79-94页 |
附录C 研究生阶段发表论文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