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目录 | 第6-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8页 |
| ·选题意义与背景 | 第9-11页 |
| ·船舶冷却水系统主要型式 | 第11-14页 |
| ·传统冷却系统 | 第11-12页 |
| ·中央冷却系统 | 第12页 |
| ·中央冷却系统的型式 | 第12-14页 |
| ·船舶冷却水系统海水泵节能措施 | 第14-15页 |
|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论文结构 | 第15-18页 |
| 第2章 母型船中央冷却水系统介绍 | 第18-31页 |
| ·船型介绍 | 第18-19页 |
| ·主要设备技术参数 | 第19-22页 |
| ·主机 | 第19页 |
| ·辅机 | 第19页 |
| ·泵浦 | 第19-22页 |
| ·冷却水系统 | 第22-26页 |
| ·海水系统 | 第23页 |
| ·低温淡水系统 | 第23-25页 |
| ·辅机冷却系统 | 第25-26页 |
| ·主机冷却系统 | 第26页 |
| ·ENGARD控制系统 | 第26-31页 |
| ·泵组运行方案 | 第28-29页 |
| ·工作原理 | 第29-30页 |
| ·ENGARD控制器的设定参数 | 第30-31页 |
| 第3章 海水管路水力系统模型 | 第31-40页 |
| ·离心泵工作原理 | 第31-36页 |
| ·离心泵特性曲线 | 第31-33页 |
| ·管路特性曲线 | 第33-34页 |
| ·离心泵工况点 | 第34-35页 |
| ·海水流量模式 | 第35-36页 |
| ·离心泵运行工况的调节 | 第36-37页 |
| ·变速调节法 | 第36页 |
| ·两台性能相同的泵并联运行 | 第36-37页 |
| ·变速调节的实现和节能原理 | 第37-40页 |
| ·水泵调速节能原理 | 第37-38页 |
| ·变极调速 | 第38-40页 |
| 第4章 船舶冷却水热力系统模型 | 第40-50页 |
| ·热平衡分析 | 第40-43页 |
| ·冷却器换热量的估算 | 第41-42页 |
| ·冷却水流量分配 | 第42-43页 |
| ·冷却系统主要设备的热力模型 | 第43-47页 |
| ·主机缸套冷却的热力模型 | 第43-45页 |
| ·中央冷却器的热力模型 | 第45-46页 |
| ·温度调节阀数学模型 | 第46-47页 |
| ·PID控制 | 第47-50页 |
| ·PID控制原理 | 第47页 |
| ·PID参数整定 | 第47-48页 |
| ·中央淡水冷却器三通阀PID调节 | 第48-50页 |
| 第5章 基于Simulink的船舶中央冷却水系统仿真 | 第50-69页 |
| ·仿真工具箱介绍 | 第50-52页 |
| ·Stateflow | 第50-51页 |
| ·SimHydraulic | 第51-52页 |
| ·船舶中央冷却水系统模型 | 第52-58页 |
| ·主机缸套冷却模型 | 第52-53页 |
| ·中央淡水冷却器模型 | 第53-54页 |
| ·海水泵系统模型 | 第54-55页 |
| ·海水泵调速模型 | 第55-56页 |
| ·ENGARD控制系统模型 | 第56-58页 |
| ·仿真分析 | 第58-69页 |
| ·主机冷却水 | 第59-60页 |
| ·主机负荷对低温淡水回路的影响 | 第60-61页 |
| ·两种控制模式的调节过程 | 第61-62页 |
| ·海水流量的切换 | 第62-66页 |
| ·两种控制模式的比较 | 第66-67页 |
| ·海水泵的调速 | 第67-69页 |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9-70页 |
| 致谢 | 第70-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