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空间步行导视系统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概述 | 第9-12页 |
| ·研究背景 | 第9页 |
| ·研究价值 | 第9-10页 |
| ·面向的用户和空间范围 | 第10-11页 |
| ·研究方式和目标 | 第11页 |
| ·创新之处 | 第11-12页 |
| 第二章 :导视系统设计的理论依据和基础 | 第12-26页 |
| ·心中的地图 | 第12-14页 |
| ·导视的现代概念及城市的要素 | 第14-17页 |
| ·现代导视系统的建立 | 第17-19页 |
| ·行人的出行行为研究 | 第19-20页 |
| ·行人的心理地图 mental map 研究 | 第20-24页 |
| ·导视系统的设计原则 | 第24-26页 |
| 第三章 :导视系统的空间认知与识别研究 | 第26-41页 |
| ·以地图为基础的导向研究 | 第26-31页 |
| ·为何以地图作为导向的基础 | 第26页 |
| ·改变地图的呈现方式 | 第26-29页 |
| ·区域规划地图与地点找寻地图 | 第29-31页 |
| ·区域层级和区域信息阶段展开研究 | 第31-34页 |
| ·区域层级研究 | 第31-33页 |
| ·区域信息阶段展开研究 | 第33-34页 |
| ·导视牌布点因素及构建研究 | 第34-38页 |
| ·标准地图资料因素 | 第34页 |
| ·区域地点名称因素 | 第34页 |
| ·城市抵达点因素 | 第34-35页 |
| ·道路选择因素 | 第35页 |
| ·行人流动因素 | 第35-36页 |
| ·路线层级因素 | 第36页 |
| ·导视牌布点的构建模式 | 第36-38页 |
| ·标志物选择研究 | 第38-39页 |
| ·概述 | 第38-39页 |
| ·固定标志物(base assets) | 第39页 |
| ·可变标志物(live assets) | 第39页 |
| ·小结 | 第39-41页 |
| 第四章 :导视系统的视觉认知与传达研究 | 第41-54页 |
| ·导视信息传达有效性研究 | 第41-45页 |
| ·箭头指向的组织研究 | 第41-44页 |
| ·导视信息顺序研究 | 第44页 |
| ·导视信息容量研究 | 第44-45页 |
| ·导视系统标识本体界面设计研究 | 第45-48页 |
| ·标识本体界面中存在的信息元素 | 第45-46页 |
| ·导视标识牌界面视觉元素的编排方式 | 第46-48页 |
| ·导视系统的字体使用 | 第48-51页 |
| ·中文字体的使用 | 第48-49页 |
| ·英文字体的使用 | 第49-51页 |
| ·导视系统字号大小的使用 | 第51-52页 |
| ·导视系统的色彩使用 | 第52-54页 |
| 第五章 以杭州下沙大学城为空间基础的导视设计原型 | 第54-68页 |
| ·设计导入 | 第54-55页 |
| ·导视信息设计实践原型 | 第55-68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后续研究 | 第68-69页 |
| ·论文总结 | 第68页 |
| ·后续研究 | 第68-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1-72页 |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