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揣测语气副词“别是”的多维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绪论 | 第10-16页 |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对象 | 第10-11页 |
·研究现状和研究意义 | 第11-14页 |
·性质和归类 | 第11-12页 |
·语义和用法 | 第12-13页 |
·“别是”来源 | 第13-14页 |
·研究思路和理论方法 | 第14-15页 |
·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理论方法 | 第15页 |
·语料来源 | 第15-16页 |
第1章 “别是”的句法特征 | 第16-27页 |
·“别是”的共时句法分布 | 第16-23页 |
·“别是”位于句首 | 第16-17页 |
·“别是”位于句中 | 第17-18页 |
·“别是”位于宾语小句中 | 第18-23页 |
·“别是”句类分布 | 第23-25页 |
·“别是”在陈述句中的分布 | 第23-24页 |
·“别是”在疑问句中的分布 | 第24-25页 |
·“别是”在感叹句中的分布 | 第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7页 |
第2章 “别是”的语义分析 | 第27-36页 |
·语义特征 | 第27-31页 |
·自然性语义特征 | 第27-28页 |
·附属性语义特征 | 第28-30页 |
·组合性语义特征 | 第30-31页 |
·语义背景 | 第31-33页 |
·模式 1:A+别是 B+C | 第31-32页 |
·模式 2:A+别是 B | 第32页 |
·模式 3:别是 B+C | 第32-33页 |
·模式 4:别是 B | 第33页 |
·语义辖域 | 第33-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第3章 “别是”的语用功能 | 第36-44页 |
·情态功能 | 第36-38页 |
·表示否定性意愿 | 第36页 |
·传达婉转情态 | 第36-37页 |
·传达深究情态 | 第37-38页 |
·人际功能 | 第38-40页 |
·标记揣度问 | 第38-39页 |
·减缓语势 | 第39-40页 |
·篇章衔接功能 | 第40-43页 |
·并列关系 | 第40-41页 |
·因果关系 | 第41-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4章 “别是”词汇化的来源 | 第44-50页 |
·“别是”词汇化历程 | 第44-46页 |
·“别是”词汇化的来源 | 第46-49页 |
·来源于同形异构的“别是1” | 第46-47页 |
·来源于副词性词法模式“F 是” | 第47-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5章 “别”系与“莫”系对比研究 | 第50-65页 |
·后续句特征 | 第51-52页 |
·“别”系后续句特征 | 第51页 |
·“莫”系后续句特征 | 第51-52页 |
·与其他语气成分的共现差异 | 第52-61页 |
·与句末语气词共现 | 第52-54页 |
·与情态动词共现 | 第54-57页 |
·与其他语气副词共现 | 第57-59页 |
·与叹词共现 | 第59-61页 |
·与其他副词共现 | 第61-64页 |
·“别”系词与其他副词共现 | 第61-62页 |
·“莫”系词与其他副词共现 | 第62-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结语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