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堂纪律的田野考察--对S班级的个案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引言 | 第11-27页 |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3页 |
| 一、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 二、研究意义 | 第13页 |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13-18页 |
| 一、价值层面的相关研究 | 第14-16页 |
| 二、内容层面的相关研究 | 第16-18页 |
| 三、述评 | 第18页 |
| 第三节 概念界定 | 第18-21页 |
| 一、纪律 | 第18-20页 |
| 二、课堂纪律 | 第20-21页 |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 第五节 研究对象 | 第22-24页 |
| 第六节 研究过程与反思 | 第24-27页 |
| 第一章 S班级课堂纪律的规定 | 第27-36页 |
| 第一节 纪律规定的内容 | 第27-30页 |
| 一、被人遗忘的日常行为规范 | 第27-29页 |
| 二、彼此心照不宣的规则 | 第29-30页 |
| 第二节 纪律规定的方式 | 第30-32页 |
| 第三节 纪律规定的意义 | 第32-36页 |
| 一、学生视界 | 第32-34页 |
| 二、教师视界 | 第34-36页 |
| 第二章 S班级课堂纪律的运行 | 第36-52页 |
| 第一节 教师的妙招与困惑 | 第36-45页 |
| 一、教师的妙招 | 第36-43页 |
| 二、教师的困惑 | 第43-45页 |
| 第二节 学生的服从与抗争 | 第45-52页 |
| 一、学生的服从 | 第45-47页 |
| 二、学生的抗争 | 第47-52页 |
| 第三章 对S班级课堂纪律的理性思考 | 第52-63页 |
| 第一节 对S班级课堂纪律规定的反思 | 第52-53页 |
| 一、管理取向的横行 | 第52页 |
| 二、学生作为规定主体的缺失 | 第52-53页 |
| 第二节 对S班级课堂纪律运行的反思 | 第53-55页 |
| 一、权力的权威重于道德的权威 | 第53-54页 |
| 二、教师的权威终于纪律的权威 | 第54-55页 |
| 第三节 S班级课堂纪律的力量剖析 | 第55-59页 |
| 一、规训的力量 | 第55-56页 |
| 二、抗争的力量 | 第56-57页 |
| 三、规训与抗争的博弈 | 第57-59页 |
| 第四节 走向对话的课堂纪律 | 第59-63页 |
| 一、课堂纪律的双重属性 | 第59-60页 |
| 二、走向对话的三个建议 | 第60-63页 |
| 结语 | 第63-64页 |
| 附录 | 第64-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 后记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