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执行回转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一、执行回转的理论基础 | 第10-16页 |
(一) 执行回转的内涵和功能 | 第10-12页 |
1. 执行回转的概念 | 第10页 |
2. 执行回转的性质 | 第10-11页 |
3. 执行回转的主体 | 第11页 |
4. 民事执行回转的功能 | 第11-12页 |
(二) 执行回转与执行救济的比较 | 第12-13页 |
1. 发生的时间不同 | 第12页 |
2. 针对的对象不同 | 第12-13页 |
3. 是否需要重新立案不同 | 第13页 |
4. 启动的主体不一样 | 第13页 |
5. 目的不一样 | 第13页 |
(三) 执行回转与既判力的关系 | 第13-16页 |
1. 执行回转与既判力确定性的紧张关系 | 第14页 |
2. 执行回转与既判力的逻辑矛盾 | 第14-15页 |
3. 执行回转与既判力的对立统一 | 第15-16页 |
二、我国执行回转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 第16-24页 |
(一) 我国执行回转的现状 | 第16-21页 |
1. 执行回转的适用范围 | 第16-17页 |
2. 引起执行回转的原因 | 第17-18页 |
3. 执行回转的要件 | 第18-20页 |
4. 执行回转不能 | 第20-21页 |
(二) 现行执行回转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21-24页 |
三、完善我国执行回转制度的构想 | 第24-36页 |
(一) 执行回转的原则 | 第24-26页 |
1. 依法执行回转的原则 | 第24页 |
2. 说服教育与强制执行相结合原则 | 第24-25页 |
3. 完全保护当事人利益原则 | 第25页 |
4. 充分尊重当事人意愿的原则 | 第25页 |
5. 价值相当的原则 | 第25-26页 |
6. 执行回转标的有限原则 | 第26页 |
(二) 启动执行回转的主体 | 第26-28页 |
(三) 执行回转标的的返还 | 第28-29页 |
(四) 执行回转标的孳息计算 | 第29-30页 |
1. 执行标的物为金钱时的孳息计算 | 第29-30页 |
2. 执行标的物为特定物或者种类物时的孳息计算 | 第30页 |
(五) 执行回转的措施 | 第30-32页 |
(六) 执行回转的责任承担 | 第32-33页 |
(七) 执行回转的赔偿问题 | 第33-36页 |
1. 返还财产和赔偿损失或者直接折价赔偿损失 | 第33-34页 |
2. 间接损失的赔偿 | 第34页 |
3. 执行回转与国家赔偿 | 第34-36页 |
结语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致谢 | 第39-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