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胶颗粒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1 绪论 | 第9-13页 |
| ·研究背景综述 | 第9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 ·国内外橡胶颗粒沥青混合料的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国内外混合料疲劳性的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本文研究的意义 | 第12页 |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2-13页 |
| ·技术路线 | 第13页 |
| 2 疲劳研究方法和混合料级配组成设计 | 第13-26页 |
| ·疲劳模型和疲劳试验方法的选择 | 第14-17页 |
| ·疲劳模型的选择 | 第14-16页 |
| ·疲劳试验方法的选择 | 第16页 |
| ·室内疲劳试验的介绍 | 第16-17页 |
| ·试验参数的选择及影响因素水平的确定 | 第17-19页 |
| ·橡胶颗粒沥青混合料的级配设计 | 第19-26页 |
| ·原材料的检验 | 第20-23页 |
| ·矿质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 第23-24页 |
| ·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 | 第24-25页 |
| ·路用性能检验 | 第25-26页 |
| ·本章小结 | 第26页 |
| 3 小梁弯曲疲劳试验与疲劳模型的建立 | 第26-45页 |
| ·试件的制备 | 第26-27页 |
| ·疲劳试验的程序 | 第27-28页 |
| ·传统的 S-N 曲线模型 | 第28-29页 |
| ·非线性 P-S-N 疲劳模型的建立 | 第29-31页 |
| ·反曲线函数 | 第29-30页 |
| ·反曲线函数在混合料疲劳特性分析中的应用探讨 | 第30-31页 |
| ·疲劳试验的结果 | 第31-42页 |
| ·不同温度下的混合料疲劳模型 | 第32-34页 |
| ·不同橡胶颗粒掺量下的混合料疲劳模型 | 第34-36页 |
| ·不同加载频率下的混合料疲劳模型 | 第36-38页 |
| ·不同沥青用量下的混合料疲劳模型 | 第38-41页 |
| ·不同沥青种类下的混合料疲劳模型 | 第41-42页 |
| ·疲劳模型的对比验证 | 第42-44页 |
| ·疲劳曲线的对比分析 | 第43页 |
| ·疲劳寿命的预测 | 第43-44页 |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4 混合料疲劳特性分析 | 第45-55页 |
| ·外部因素对疲劳的影响规律 | 第45-48页 |
| ·温度对疲劳寿命的影响 | 第45-46页 |
| ·加载频率对疲劳寿命的影响 | 第46-47页 |
| ·应力比对疲劳寿命的影响 | 第47-48页 |
| ·内部因素对疲劳的影响规律 | 第48-50页 |
| ·橡胶颗粒掺量对疲劳寿命的影响 | 第48页 |
| ·沥青用量对疲劳寿命的影响 | 第48-49页 |
| ·沥青种类对疲劳寿命的影响 | 第49-50页 |
| ·各因素灰关联熵分析 | 第50-53页 |
| ·灰关联方法简介 | 第50页 |
| ·灰关联度的计算 | 第50-51页 |
| ·熵关联度的计算 | 第51页 |
| ·灰熵的分析 | 第51-53页 |
| ·疲劳寿命的修正 | 第53-55页 |
| ·荷载间歇时间的影响 | 第53-54页 |
| ·轮载横向分布的影响 | 第54页 |
| ·不利季节时间的影响 | 第54页 |
| ·裂缝扩展的影响 | 第54-55页 |
| ·本章小结 | 第55页 |
| 5 结论与展望 | 第55-58页 |
| ·结论 | 第55-56页 |
| ·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 第56-58页 |
| 致谢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 作者简介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