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10页 |
| 1 引言 | 第10-18页 |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2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 ·路面预防性养护的概念 | 第12页 |
| ·路面技术状况评价的研究 | 第12-13页 |
| ·路面预防性养护时机的研究 | 第13-14页 |
| ·路面预防性养护方式选择的研究 | 第14-15页 |
| ·路面预防性养护效果的研究 | 第15-17页 |
| ·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7-18页 |
| 2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技术状况评价指标及病害分析 | 第18-27页 |
| ·路面技术状况评价指标 | 第19-21页 |
| ·国外的路面技术状况评价指标 | 第19-20页 |
| ·我国规范的路面技术状况评价指标 | 第20-21页 |
|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病害类型、成因与处治方法 | 第21-26页 |
| ·裂缝 | 第21-23页 |
| ·车辙 | 第23-24页 |
| ·坑槽 | 第24-25页 |
| ·泛油 | 第25页 |
| ·磨光 | 第25页 |
| ·松散、麻面 | 第25-26页 |
| ·拥包和波浪 | 第26页 |
| ·沉陷 | 第26页 |
| ·基于预防性养护路面技术状况评价指标选取的建议 | 第26-27页 |
| ·小结 | 第27页 |
| 3 京港澳高速(新乡至郑州段)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策略的研究 | 第27-45页 |
| ·依托工程 | 第27-28页 |
| ·路面病害情况及成因初步分析 | 第28-29页 |
| ·路面技术状况检测结果与评价 | 第29-36页 |
| ·分项评价 | 第30-36页 |
| ·总体评价 | 第36页 |
| ·预防性养护时机研究 | 第36-43页 |
| ·确定预防性养护时机的方法 | 第37-42页 |
| ·本工程预防性养护时机的确定 | 第42-43页 |
| ·预防性养护方法针对性选择 | 第43-45页 |
| ·微表处技术 | 第43页 |
| ·雾封层技术 | 第43页 |
| ·裂缝修补技术 | 第43-44页 |
| ·就地热再生技术 | 第44页 |
| ·薄层罩面与超薄罩面 | 第44页 |
| ·本工程预防性养护方法的确定 | 第44-45页 |
| ·小结 | 第45页 |
| 4 京港澳高速(新乡至郑州段)预防性养护工程施工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 第45-58页 |
| ·材料的选择 | 第46-48页 |
| ·改性乳化沥青的选择 | 第46页 |
| ·集料的选择 | 第46-48页 |
| ·填料、水的选择 | 第48页 |
| ·油石比的确定 | 第48-50页 |
| ·微表处混合料配方验证 | 第50页 |
| ·微表处混合料设计关键技术环节 | 第50-51页 |
| ·微表处的施工工艺 | 第51-53页 |
| ·施工前的主要准备工作 | 第51-52页 |
| ·施工前对原路面的处治 | 第52页 |
| ·微表处的摊铺步骤 | 第52-53页 |
| ·接缝处理 | 第53页 |
| ·微表处摊铺机 | 第53-54页 |
| ·摊铺机的分类、特点 | 第53-54页 |
| ·京港澳高速(新乡至郑州段)微表处施工用摊铺机 | 第54页 |
| ·微表处工程质量的控制与检验 | 第54-58页 |
| ·施工前的原材料与设备检查 | 第54-55页 |
| ·施工期间的质量控制 | 第55-56页 |
| ·微表处实施效果的评价 | 第56-58页 |
| ·小结 | 第58页 |
| 5 京港澳高速(新乡至郑州段)预防性养护实施效果评价 | 第58-59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9-61页 |
| 致谢 | 第61-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 作者简介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