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交通工程与公路运输技术管理论文--交通工程与交通管理论文

交叉口群拥堵扩散机理及其控制与诱导协同模型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6页
第1章 绪论第16-28页
   ·课题来源第16页
   ·问题提出第16-17页
   ·研究现状第17-23页
     ·交叉口群定义第17-18页
     ·交叉口群内部机理第18-19页
     ·交叉口群的交通管控方法第19-23页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3-24页
   ·研究思路及主要研究内容第24-26页
     ·研究思路第24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24-26页
   ·本章小结第26-28页
第2章 交叉口群的拥堵扩散机理研究第28-48页
   ·概述第28页
   ·本文所研究的交叉口群范畴第28-29页
   ·基于复杂网络的交叉口群交通网络研究第29-36页
     ·基于复杂网络的交通网络研究分析第29-33页
     ·量化参数的选取第33-34页
     ·基于复杂网络群落特性的交叉口群分析第34-35页
     ·交叉口群的级联失效现象第35-36页
   ·关键交叉口的排队机理分析第36-42页
     ·车辆通过交叉口的类型划分第36页
     ·不停车情形下的交通参数关系第36-38页
     ·停车情形下的交通参数关系第38-42页
     ·过饱和排队对通行能力的影响分析第42页
   ·阻塞情形下的交叉口群容量分析第42-46页
     ·交叉口群容量的影响因素第43页
     ·交叉口群阻塞与节点容差的关系第43-44页
     ·交叉口群容量的优化处理第44-46页
   ·本章小结第46-48页
第3章 交叉口群的交通状态判别第48-72页
   ·概述第48页
   ·基于可变因子的 Elman 神经网络交通参数短时预测方法第48-57页
     ·交通参数短时预测研究分析第48-50页
     ·现有神经网络模型的不足第50-51页
     ·改进的 Elman 网络结构第51-52页
     ·动态增益因子值的确定第52-53页
     ·改进的 Elman 网络误差计算第53-54页
     ·模型验证第54-57页
   ·基于组合判断的交叉口群交通状态判别第57-71页
     ·交通状态判别研究分析第58-59页
     ·交通状态的分级及量化第59-61页
     ·判别参数选取第61-62页
     ·交叉口群交通状态判别模型的建立第62-71页
   ·本章小结第71-72页
第4章 交叉口群的信号控制与交通诱导协同模型研究第72-100页
   ·概述第72页
   ·交叉口群信号控制与交通诱导协同的可行性分析第72-76页
     ·城市交通流的自组织特性第72-73页
     ·城市交通流自组织的变相过程第73-75页
     ·利用智能交通系统实现交叉口群交通流的有序化第75-76页
   ·基于前景理论的驾驶员路径选择行为研究第76-84页
     ·前景理论的提出及交通领域的研究现状第77页
     ·前景理论的基本思想第77-78页
     ·基于前景理论的驾驶员路径选择研究第78-84页
   ·交叉口群信号控制与动态诱导的协同模型第84-93页
     ·协同模式分析第84-86页
     ·准系统最优的动态交通分配模型第86-88页
     ·交叉口群双层次协同优化模型思想第88页
     ·交叉口群双层次协同优化模型建立第88-90页
     ·交叉口群双层次协同优化模型求解第90-93页
   ·仿真验证第93-99页
     ·仿真路网搭建第93-96页
     ·协同模型实施第96-99页
     ·协同结果分析第99页
   ·本章小结第99-100页
第5章 交叉口群信号控制与交通诱导协同模型下的信息优化第100-116页
   ·概述第100页
   ·交叉口群控制与诱导协同的信息发布内容第100-107页
     ·出行者信息需求分析第101-106页
     ·出行信息发布内容第106-107页
   ·交叉口群的信息发布手段优化第107-108页
     ·交通广播第107页
     ·可变信息板第107-108页
     ·车载终端设备第108页
     ·电子站牌及指示板第108页
   ·救援车辆的协同信息优化第108-115页
     ·救援车辆的信号控制信息优化第109-112页
     ·社会车辆与救援车辆的诱导信息优化第112页
     ·针对救援车辆的交叉口群内部信息协同管理预案第112-113页
     ·仿真验证第113-115页
   ·本章小结第115-116页
第6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116-120页
   ·论文主要研究成果第116-117页
   ·论文后续工作展望第117-120页
参考文献第120-128页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28-130页
 1 作者简介第128页
 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28-129页
 3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奖情况第129页
 4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项目情况第129-130页
致谢第130-131页

论文共13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贝叶斯网络的交通事故态势研究
下一篇:基于多源数据的交通状态监测与预测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