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一、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一)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二、 研究综述 | 第12-16页 |
(一)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二)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三、 研究思路和主要框架 | 第16-17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16页 |
(二) 研究框架 | 第16-17页 |
四、 研究创新点和难点 | 第17-18页 |
(一)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7页 |
(二) 研究的难点 | 第17-18页 |
五、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一) 文献资料归纳法 | 第18页 |
(二) 比较分析法 | 第18页 |
(三) 调研法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农村公共信息服务的相关理论 | 第19-27页 |
一、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9-21页 |
(一) 公共信息 | 第19-20页 |
(二) 公共信息服务 | 第20-21页 |
(三) 农村公共信息服务 | 第21页 |
二、 农村公共信息服务的组成要素 | 第21-25页 |
(一) 农村公共信息服务的供体 | 第22-23页 |
(二) 农村公共信息服务的受体 | 第23页 |
(三) 农村公共信息服务的内容 | 第23页 |
(四) 农村公共信息服务的媒介 | 第23-24页 |
(五) 农村公共信息服务的保障机制 | 第24-25页 |
三、 农村公共信息服务的地位和作用 | 第25-27页 |
(一) 拓宽农民收入增长的途径 | 第25页 |
(二) 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 第25页 |
(三) 提高农业市场的流通效率 | 第25-26页 |
(四) 加快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 第26页 |
(五) 完善农村公共产品市场的建设 | 第26-27页 |
第三章 扬州市农村公共信息服务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27-38页 |
一、 扬州市农村公共信息服务的发展现状 | 第27-33页 |
(一) 扬州市农村公共信息服务现状调查 | 第27-29页 |
(二) 扬州市农村公共信息服务发展基本情况 | 第29-33页 |
二、 扬州市农村公共信息服务存在问题 | 第33-38页 |
(一) 农村公共信息服务的供体出现“条块分割”现象 | 第34页 |
(二) 农村公共信息服务的受体组织化程度低 | 第34-35页 |
(三) 农村公共信息服务的内容对接困难 | 第35页 |
(四) 农村公共信息服务的方式滞后 | 第35-36页 |
(五) 公共信息服务的保障机制不完善 | 第36-38页 |
第四章 国内外农村公共信息服务的经验借鉴 | 第38-46页 |
一、 部分国外农村公共信息服务的发展 | 第38-40页 |
(一) 美国 | 第38-39页 |
(二) 法国 | 第39-40页 |
(三) 日本 | 第40页 |
(四) 韩国 | 第40页 |
二、 国内农村公共信息服务的发展 | 第40-43页 |
(一) 宁夏模式 | 第41页 |
(二) 湖北模式 | 第41-42页 |
(三) 福建模式 | 第42页 |
(四) 安徽模式 | 第42-43页 |
三、 国内外农村公共信息服务的启示 | 第43-46页 |
(一) 高度重视并支持农村公共信息服务发展 | 第43-44页 |
(二) 加快完善农村公共信息服务基础设施建设 | 第44-45页 |
(三) 注重农业科研、教育和推广的有机结合 | 第45页 |
(四) 信息服务主体多元化,信息服务形式多样化 | 第45-46页 |
第五章 扬州市农村公共信息服务发展对策 | 第46-52页 |
一、 扬州市农村公共信息服务发展的目标 | 第46-47页 |
(一) 加快农村公共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 第47页 |
(二) 开发利用多渠道的公共信息资源 | 第47页 |
(三) 完善农村公共信息服务队伍建设 | 第47页 |
二、 扬州市农村公共信息服务发展的对策及模式研究 | 第47-52页 |
(一) 扬州市农村公共信息服务发展的对策 | 第47-48页 |
(二) 扬州市农村公共信息服务发展的模式 | 第48-52页 |
总结展望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附录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和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