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8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3页 |
一、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一) 选题的目的 | 第8页 |
(二) 选题的意义 | 第8-9页 |
二、 研究综述 | 第9-12页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三、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第12-13页 |
(一)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二) 创新点 | 第12-13页 |
第二章 新生代农民工概述及实施思想教育的必要性 | 第13-19页 |
一、 新生代农民工的由来及涵义 | 第13-14页 |
(一) 新生代农民工的由来 | 第13页 |
(二) 新生代农民工的涵义 | 第13-14页 |
二、 新生代农民工的主要特点 | 第14-16页 |
(一) 身份标识模糊 | 第14-15页 |
(二) 自主意识较强 | 第15页 |
(三) 流动性较大 | 第15页 |
(四) 物质需求相对较高 | 第15页 |
(五) 文化程度相对较高 | 第15-16页 |
(六) 职业期望值相对较高 | 第16页 |
三、 对新生代农民工实施思想教育的必要性 | 第16-19页 |
(一) 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思想素质 | 第16-17页 |
(二) 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 第17页 |
(三) 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 第17-18页 |
(四) 拓展思想教育工作内容 | 第18-19页 |
第三章 当前新生代农民工思想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19-24页 |
一、 新生代农民工思想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9-20页 |
(一) 理想与现实脱节 | 第19页 |
(二) 法律观念比较淡薄 | 第19-20页 |
(三) 存在过客心理 | 第20页 |
二、 新生代农民工思想问题成因分析 | 第20-24页 |
(一) 思想教育缺失 | 第20-22页 |
(二) 相关制度的弊端 | 第22-24页 |
第四章 对新生代农民工实施思想教育的对策 | 第24-33页 |
一、 提高对新生代农民工思想教育的认识 | 第24-25页 |
(一) 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新生代农民工思想教育 | 第24-25页 |
(二) 相关职能部门要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 第25页 |
二、 明确新生代农民工思想教育的主要内容 | 第25-28页 |
(一) 倡导理想信念教育,培养自立精神 | 第25-26页 |
(二) 重视职业教育,提高职业技能 | 第26-27页 |
(三)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形成健全的人格 | 第27页 |
(四) 注重社会公德教育,培育良好的行为习惯 | 第27-28页 |
三、 改善新生代农民工生活条件 | 第28-29页 |
(一) 优化工作环境 | 第28页 |
(二) 保障工资收入 | 第28-29页 |
(三) 改善居住条件 | 第29页 |
四、 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的业余文化生活 | 第29-30页 |
(一) 发挥工会组织的文化传播功能 | 第29页 |
(二) 发挥社区文化组织功能 | 第29-30页 |
五、 完善相关制度 | 第30-31页 |
(一) 加快落实户籍制度变革 | 第30-31页 |
(二)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 第31页 |
六、 建立新生代农民工思想教育工作队伍 | 第31-33页 |
(一) 组建高素质思想教育队伍 | 第32页 |
(二) 明确教育者的责任意识 | 第32页 |
(三) 全面提高教育者的素质 | 第32-33页 |
结语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8页 |
致谢 | 第38-39页 |
个人简历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