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绪论 | 第10-16页 |
一、 论文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第一章 夏布里埃生平及音乐创作的主要特征 | 第16-20页 |
第一节 夏布里埃生平 | 第16-18页 |
第二节 夏布里埃音乐创作的主要特征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如画小品》的创作背景与概观分析 | 第20-29页 |
第一节 《如画小品》的创作背景 | 第20-21页 |
第二节 《如画小品》的概观分析 | 第21-29页 |
第三章 《如画小品》的和声技法 | 第29-58页 |
第一节 调式20 | 第29-36页 |
一、 大小调式 | 第29-33页 |
二、 教会调式 | 第33-36页 |
第二节 和弦结构 | 第36-42页 |
一、 三度叠置和弦 | 第36-40页 |
三、 非三度叠置和弦 | 第40-42页 |
第三节 和声进行 | 第42-53页 |
一、 根音进行 | 第43-45页 |
二、 平行进行 | 第45-46页 |
三、 持续性和声 | 第46-50页 |
四、 线条化和声进行 | 第50-51页 |
五、 调式化和声进行 | 第51-53页 |
第四节 调性 | 第53-58页 |
一、 传统调性 | 第53-54页 |
二、 双调性 | 第54-55页 |
三、 调性布局 | 第55-58页 |
第四章 《如画小品》中的和声技法特征及其创作影响 | 第58-65页 |
第一节 《如画小品》中的和声技法特征 | 第58-60页 |
第二节 《如画小品》中的和声技法对印象主义音乐的影响 | 第60-65页 |
结语 | 第65-67页 |
注释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
附录 | 第71-7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