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绪论 | 第9-15页 |
(一)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1. 公共危机管理的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2. 政府与NGO合作的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三) 基本概念界定 | 第13页 |
1. 公共危机管理 | 第13页 |
2. NGO | 第13页 |
(四)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3-14页 |
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五) 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一、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与NGO合作的基本依据 | 第15-22页 |
(一) 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与NGO合作的必要性 | 第15-17页 |
1. 公共危机管理的特殊性 | 第15-16页 |
2. 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不足 | 第16-17页 |
3. NGO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功能优势 | 第17页 |
(二) 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与NGO合作的可能性 | 第17-19页 |
(三) 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与NGO合作的积极意义 | 第19-22页 |
1. 建立危机共担机制,降低公共危机风险 | 第19页 |
2. 共建信息合作网络,加快危机信息传播速度 | 第19-20页 |
3. 吸纳专业人员参与,提高公共危机应对效率 | 第20-21页 |
4. 快速聚合社会资源,提供充足资金物资保障 | 第21-22页 |
二、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与NGO合作的实证分析——以汶川地震救灾为例 | 第22-33页 |
(一) 汶川地震救灾中政府与NGO合作的基本情况 | 第22-23页 |
(二) 汶川地震救灾中政府与NGO合作存在的问题 | 第23-28页 |
1. NGO没有合法身份,难以参与地方政府救援 | 第24-25页 |
2. 政府与NGO信息沟通不畅,导致赈灾资源分布不合理 | 第25-26页 |
3. 政府与NGO管理体制冲突,影响合作救灾的效果 | 第26-27页 |
4. 政府与NGO的合作缺乏长期性与持续性 | 第27-28页 |
5. 政府与NGO的合作缺乏社会认同 | 第28页 |
(三) 影响政府与NGO合作的主要原因 | 第28-33页 |
1. 控制性管理模式的制约,NGO较难获得合法身份 | 第28-29页 |
2. 政府与NGO沟通机制不畅,难以实现信息共享 | 第29-30页 |
3. 政府与NGO的组织目标和管理方式上存在差异 | 第30页 |
4. 政府职能占位过度,抑制NGO发挥主动性 | 第30-31页 |
5. NGO缺乏必要的独立性,造成社会不信任 | 第31-33页 |
三、加强和改善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与NGO合作的对策探讨 | 第33-39页 |
(一) 改革NGO登记制度,使NGO身份合法化 | 第33页 |
(二) 完善公共危机管理法律体系 | 第33-34页 |
(三) 完善政府与NGO合作的信息沟通机制 | 第34-35页 |
1. 构建公共危机信息交流平台 | 第34页 |
2. 明确信息公开机制 | 第34-35页 |
(四) 协调政府与NGO的组织目标与管理方式 | 第35-36页 |
(五) 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平等、功能互补的合作伙伴关系 | 第36-37页 |
(六) 加强NGO的自身建设,增强NGO的独立性 | 第37-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