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咸化环境盐类物质与有机质相互作用研究

中文摘要第1-6页
英文摘要第6-9页
创新点摘要第9-13页
第一章 引言第13-23页
   ·选题目的和意义第13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20页
     ·咸化湖盆油气成因问题第13-14页
     ·盐类物质与有机质相互作用第14-17页
     ·天然气成因分析第17-19页
     ·咸化湖盆天然气地质研究中存在问题第19-20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20页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第20-21页
   ·创新性成果与认识第21-23页
第二章 咸化湖盆油气形成的地质特征第23-35页
   ·烃源岩组合及其油气富集关系第23-26页
     ·地质概况第23页
     ·烃源岩特征第23-25页
     ·油气藏特征及其来源分布第25-26页
   ·盐类物质在烃源岩和储集岩中广泛分布第26-29页
     ·烃源岩中盐类物质分布第26-28页
     ·储集岩中焦沥青和盐类物质分布第28-29页
   ·盐湖相烃源岩热演化及生成油气特征第29-35页
     ·烃源岩及原油热演化特征第29-31页
     ·天然气地化特征第31-34页
     ·天然气成因判识中存在的问题第34-35页
第三章 低成熟阶段盐类物质与有机质相互作用第35-50页
   ·热模拟实验研究现状及实验方案的制定第35-39页
     ·热模拟实验的研究现状第35-36页
     ·实验装置及流程第36-38页
     ·实验样品及方案第38-39页
   ·低成熟阶段盐类物质与源岩相互作用的热模拟分析第39-45页
     ·油气产率分析第39-42页
     ·气态烃组分分析第42-43页
     ·热模拟气与廊固凹陷低成熟油型气对比第43-45页
   ·恒温生烃动力学分析第45-50页
     ·恒温动力学模型的建立第45-46页
     ·生烃动力学参数第46-48页
     ·低成熟阶段盐类物质作用下烃源岩的生气机理分析第48-50页
第四章 高成熟阶段盐类物质与烃源岩相互作用第50-74页
   ·盐类物质与烃源岩相互作用热模拟分析第50-56页
     ·样品及实验方案第50-52页
     ·油气产率变化第52-54页
     ·烃类气体组成分析第54-56页
   ·高成熟阶段盐类物质催化烃源岩生烃过程分析第56-62页
     ·C_(5-8) 烃热演化规律第56-59页
     ·轻烃参数对比分析第59-61页
     ·不同模拟温度下C_6 组成转化规律第61-62页
   ·盐类物质作用下烃源岩热解化学动力学机制第62-74页
     ·平行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第62-66页
     ·生烃动力学参数第66-72页
     ·盐类物质作用下烃源岩生气机理的差异第72-74页
第五章 盐类物质存在时原油裂解生成天然气第74-94页
   ·盐类物质存在时原油裂解的热模拟分析第74-83页
     ·样品及实验方案第74-75页
     ·油气产率分析第75-76页
     ·气体组成分析第76-78页
     ·单组分烃热演化规律第78-82页
     ·轻烃参数对比分析第82-83页
   ·盐类物质作用下原油裂解化学动力学机制第83-88页
     ·化学动力学过程第83-85页
     ·动力学参数第85-88页
     ·盐类物质与原油共存时裂解生烃机理分析第88页
   ·盐类物质存在时源岩热解气和原油裂解气同民丰天然气比较第88-94页
     ·烃类气体组成第89页
     ·碳同位素特征第89-90页
     ·轻烃参数对比应用第90-92页
     ·相似性分析第92-94页
第六章 咸化湖盆油气生成模式第94-102页
   ·咸化湖盆油气成因第94-97页
     ·咸化湖盆的天然气组成第94-96页
     ·咸化湖盆油气生成第96-97页
   ·咸化湖盆油气生成模式第97-102页
     ·生烃动力学参数地质模型第97-98页
     ·膏盐作用下油气生成模式第98-102页
结论第102-104页
参考文献第104-111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11-112页
致谢第112-113页
作者简介第113页

论文共11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阵列侧向测井反演方法研究与应用
下一篇:低温低水化热固井水泥浆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