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钻井工程论文--洗井、固井、完井、油层损害与预防论文--固井工程论文

低温低水化热固井水泥浆体系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3页
第1章 绪论第13-25页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3-18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8-23页
   ·研究目标与内容第23-25页
     ·研究内容第23-24页
     ·技术路线第24页
     ·论文的主要创新工作第24-25页
第2章 不同胶凝材料水化特性的实验研究第25-44页
   ·引言第25-28页
   ·实验部分第28-29页
     ·实验仪器第28页
     ·试验方法第28-29页
     ·试验原材料第29页
   ·矿渣和粉煤灰对水化热的影响第29-32页
     ·矿渣和粉煤灰掺量对水化热的影响第29-31页
     ·养护温度对水化热的影响第31-32页
   ·矿渣和粉煤灰对水泥石强度的影响第32-36页
     ·不同掺量对水泥石强度影响第32-34页
     ·不同密度的矿渣水泥石强度第34-35页
     ·不同密度的粉煤灰水泥石强度第35-36页
   ·矿渣和粉煤灰对稠化性能的影响第36-37页
   ·矿渣和粉煤灰对流变性能的影响第37-42页
     ·描述水泥浆流变特性的常用模式第37页
     ·低水化热水泥浆浆体流变模式的确定第37-40页
     ·水泥浆组份对浆体流变性的影响第40-42页
   ·不同胶凝材料的低水化热配方第42-43页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3章 低水化热水泥体系及水化机理研究第44-61页
   ·低水化热水泥体系设计第44-45页
   ·三元复合水泥体系的性能研究第45-48页
     ·水泥浆的水化热性能第45-46页
     ·水泥石抗压强度第46-48页
     ·水泥浆密度变化第48页
   ·低水化热水泥体系LHC-3第48-49页
   ·三元复配水泥体系的水化产物XRD晶型表征第49-53页
   ·三元复合水泥体系的水化产物微观结构SEM表征第53-59页
   ·低水化热水泥体系的水化机理分析第59-60页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4章 低水化热水泥激活剂研究第61-79页
   ·无机碱类物质的激活作用研究第61-65页
     ·无机碱类物质的激活机理第61-62页
     ·无机碱激活剂的性能研究第62-65页
   ·硫酸盐类物质的激活作用研究第65-67页
     ·硫酸盐类物质的激活机理第65页
     ·硫酸盐激活剂的性能研究第65-67页
   ·有机碱类物质的激活作用研究第67-70页
     ·有机碱类物质的激活机理第67-68页
     ·有机碱激活剂的性能研究第68-70页
   ·激活剂的复配与性能研究第70-77页
     ·二元复配激活剂研究第70-72页
     ·三元复配激活剂研究第72-77页
   ·低水化热水泥激活剂组成第77页
   ·小结第77-79页
第5章 有机曼尼希碱促凝剂与微胶囊吸热剂研究第79-92页
   ·有机曼尼希碱促凝剂DWGZ-1的研制第79-85页
     ·DWGZ-1的合成第79-81页
     ·DWGZ-1的性能评价第81-83页
     ·性能对比第83-85页
   ·微胶囊吸热剂DWCX的制备与性能第85-91页
     ·微胶囊技术第85-86页
     ·微胶囊吸热剂DWCX的作用原理第86页
     ·囊芯材料-吸热物质的优选与性能第86-88页
     ·微胶囊吸热剂DWCX的制备第88-90页
     ·微胶囊吸热剂DWCX的性能第90-91页
   ·小结第91-92页
第6章 低温低水化热水泥浆体系及性能研究第92-108页
   ·降失水剂DWGJ-2及降失水性能第92-94页
   ·防气窜剂DWGJR及防气窜性能第94-100页
     ·DWGJR物理性能第94-95页
     ·胶乳防气窜剂DWGJR的性能评价第95-99页
     ·DWGJR对水泥石性能的影响第99-100页
   ·低温低水化热水泥浆体系研究第100-101页
   ·DWGC水泥浆体系性能研究第101-104页
     ·水化热第101-102页
     ·稠化性能第102-103页
     ·静胶凝强度第103-104页
     ·防气窜性能第104页
     ·水泥石强度第104页
   ·DWGC水泥石抗腐蚀性研究第104-107页
     ·水泥石组份氢氧化钙的溶蚀分析第105页
     ·碳酸氢根离子对水泥石的腐蚀分析第105-106页
     ·耐HCl溶蚀实验研究第106-107页
   ·小结第107-108页
结论及建议第108-110页
参考文献第110-118页
附录第118-120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研究成果第120-121页
致谢第121-122页
作者简历第122页

论文共12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咸化环境盐类物质与有机质相互作用研究
下一篇:盐酸普拉克索的合成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