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转换研究--从社会学范式到马克思主义人学范式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1 绪论第8-13页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8-10页
     ·论文研究的背景第8-9页
     ·论文研究的意义第9-10页
   ·文献综述第10-12页
     ·我国学者对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转换的研究第10-11页
     ·我国学者思想政治教育人学取向的研究第11-12页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第12页
   ·研究方法第12-13页
2 范式及范式转换的概念界定第13-23页
   ·范式的概念第13-14页
   ·范式转换的概念第14-15页
   ·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学范式第15-20页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范式的涵义第15-16页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范式的特征及表现第16-20页
   ·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人学范式第20-23页
     ·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人学范式的涵义及特征第20-21页
     ·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人学范式的具体要求第21-23页
3 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转换的基础第23-38页
   ·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转换的理论基础第23-30页
     ·马克思主义人学为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转换提供了哲学上的支撑第23-24页
     ·科学发展观为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转换奠定了理论基础第24-28页
     ·教育及德育理论的创新为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转换提供了理论借鉴第28-30页
   ·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转换的实践基础第30-35页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第30-32页
     ·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第32-34页
     ·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第34-35页
   ·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转换的学科基础第35-38页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第35-37页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体系的完善第37-38页
4 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转换的动因第38-46页
   ·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转换的内部动因第38-42页
   ·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转换的外部动因第42-46页
5 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转换的原则第46-50页
   ·以人为本的原则第46-47页
   ·交互性的原则第47-48页
   ·多样性的原则第48-49页
   ·系统性的原则第49-50页
   ·超越性的原则第50页
6 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转换的方法第50-54页
   ·侧重点由宏观转向微观第50-51页
   ·内容更加关注个人的存在和发展第51-52页
   ·方法的多样化和更切合教育对象的特点第52-54页
结束语第54-55页
注释第55-57页
参考文献第57-61页
致谢第61-62页
附录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转型期农民公民意识培育研究
下一篇:硕士研究生就业焦虑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