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理论论文--土地经济学论文--土地管理、规划及利用论文

中国农村居民点整理激励机制研究

摘要第1-13页
ABSTRACT第13-18页
第1章 绪论第18-27页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8-20页
     ·研究背景第18-19页
     ·研究意义第19-20页
   ·相关概念界定第20-23页
     ·农村居民点第20-21页
     ·农村居民点整理第21-22页
     ·激励机制第22-23页
   ·研究目标与内容第23-24页
     ·研究目标第23页
     ·研究内容第23-24页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24-25页
     ·研究方法第24-25页
     ·技术路线第25页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第25-27页
     ·可能的创新第25-26页
     ·可能的不足第26-27页
第2章 文献综述第27-42页
   ·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内涵第27-29页
   ·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模式第29-31页
   ·农村居民点整理的驱动力与主体行为第31-34页
   ·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激励机制第34-40页
   ·简要评述第40-42页
第3章 理论基础第42-49页
   ·公共物品理论第42-43页
   ·外部性理论第43-44页
   ·机制设计理论第44-46页
   ·产权理论第46-49页
第4章 中国农村居民点整理及其制度激励分析与评价第49-75页
   ·农村居民点整理与制度激励的关系第49-53页
     ·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特性第49-50页
     ·经济行为与制度第50-51页
     ·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制度激励第51-53页
   ·中国农村居民点整理实践的现状分析第53-63页
     ·农村居民点整理的产生与发展第53-55页
     ·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程序与模式第55-59页
     ·农村居民点整理现状中存在的问题第59-60页
     ·农村居民点整理进一步发展面临的背景第60-63页
   ·中国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制度演进与激励缺陷第63-71页
     ·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制度演进第63-69页
     ·农村居民点整理制度的激励缺陷第69-71页
   ·中国农村居民点整理激励不足的原因与完善途径第71-73页
     ·市场失灵及纠正第71-72页
     ·政府失灵及纠正第72-73页
   ·小结第73-75页
第5章 农村居民点整理产权激励机制第75-94页
   ·产权、土地产权以及土地产权制度的内涵第75-78页
     ·产权第75-76页
     ·土地产权第76-77页
     ·土地产权制度第77-78页
   ·农村居民点整理过程中的产权关系分析第78-82页
     ·整理前第78-79页
     ·整理后第79-82页
   ·农村居民点整理现行产权制度安排与缺陷第82-87页
     ·农村居民点整理现行产权制度安排第82-84页
     ·农村居民点整理产权制度的缺陷与影响分析第84-87页
   ·农村居民点整理产权激励机制设计第87-92页
     ·农村居民点整理产权激励机制的目标与原则第87-88页
     ·农村居民点整理产权激励机制的构建第88-90页
     ·农村居民点整理产权激励机制的主要内容第90-92页
   ·小结第92-94页
第6章 农村居民点整理收益分配激励机制第94-115页
   ·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成本和收益分析第94-101页
     ·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成本分析第94-98页
     ·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收益分析第98-101页
   ·农村居民点整理利益主体及其关系分析第101-105页
     ·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相关利益主体第101-103页
     ·农村居民点整理利益主体的委托—代理分析第103-105页
   ·农村居民点整理收益分配制度安排与缺陷第105-109页
     ·农村居民点整理现行收益分配制度安排第105页
     ·农村居民点整理现行收益分配制度的缺陷第105-107页
     ·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收益分配激励措施与经验启示第107-109页
   ·农村居民点整理收益分配激励机制设计第109-113页
     ·农村居民点整理收益分配激励机制目标和原则第109-110页
     ·农村居民点整理收益分配激励机制的构建第110-111页
     ·农村居民点整理收益分配激励机制的主要内容第111-113页
   ·小结第113-115页
第7章 实证研究第115-133页
   ·待整理区激励机制的影响分析——基于254位农户的问卷调查第115-125页
     ·调研方案与区域概况第115-120页
     ·激励机制对农户意愿与积极性的影响分析第120-125页
   ·天津“挂钩”试点——宅基地换房办法及绩效第125-130页
     ·天津宅基地换房办法第125-128页
     ·天津宅基地换房的主要绩效第128-130页
   ·小结与启示第130-133页
第8章 结论与建议第133-139页
   ·研究结论第133-136页
   ·对策建议第136-139页
参考文献第139-148页
致谢第148-149页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参与课题及发表论文情况第149页

论文共1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系统分析的物业管理行业发展研究--基于南京市的实证研究
下一篇: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改革与效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