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剧六旦与西洋歌剧轻型抒情女高音演唱风格的比较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引言 | 第9-11页 |
| 第一章 昆剧六旦与西洋歌剧轻型抒情女高音的概述 | 第11-16页 |
| 一.昆剧六旦 | 第11-13页 |
| (一) 昆剧概述 | 第11页 |
| (二) 旦行的家门分类 | 第11-12页 |
| (三) 六旦 | 第12-13页 |
| 二.西洋歌剧轻型抒情女高音 | 第13-16页 |
| (一) 歌剧的形成与发展概况 | 第13页 |
| (二) 美声唱法与女声声部的划分 | 第13-14页 |
| (三) 轻型抒情女高音 | 第14-16页 |
| 第二章 六旦与轻型抒情女高音演唱技巧的比较 | 第16-24页 |
| 一.呼吸的运用 | 第16-17页 |
| 二.发声的技巧 | 第17-19页 |
| 三.共鸣腔体的运用 | 第19-20页 |
| 四.咬字吐字的规范 | 第20-21页 |
| 五 、音色的处理 | 第21-24页 |
| 第三章 六旦与轻型抒情女高音表演风格的审美比较 | 第24-32页 |
| 一.表演风格的形式之美 | 第24-26页 |
| (一) 六旦的程式化与写意性 | 第24-25页 |
| (二) 轻型抒情女高音的灵活化与写实性 | 第25-26页 |
| 二.表演风格的情感之美 | 第26-27页 |
| (一) 六旦的内敛单纯 | 第26页 |
| (二) 轻型抒情女高音的热情奔放 | 第26-27页 |
| 三.经典唱段的表演风格 | 第27-32页 |
| (一) 《牡丹亭·闺塾》——春香的表演风格 | 第27-29页 |
| (二) 《美妙的时刻将来临》——苏珊娜的表演风格 | 第29-32页 |
| 结语 | 第32-34页 |
| 参考文献 | 第34-36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36-37页 |
| 致谢 | 第37-38页 |
|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