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班组安全共享心智模式研究
| 致谢 | 第1-6页 |
|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目录 | 第9-12页 |
| 1 绪论 | 第12-19页 |
|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 ·问题提出 | 第12页 |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趋势 | 第13-15页 |
| ·共享心智模式概念与测量 | 第13-14页 |
| ·共享心智模式的形成机制 | 第14页 |
| ·共享心智模式的作用机制 | 第14-15页 |
| ·共享心智模式的干预 | 第15页 |
|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 ·研究目标 | 第15-16页 |
|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 ·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 ·技术路线 | 第17页 |
|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 ·创新点预期 | 第18-19页 |
| 2 煤矿班组安全共享心智模式 | 第19-23页 |
| ·班组安全共享心智模式概念内涵 | 第19-20页 |
| ·班组安全共享心智模式形成机制 | 第20-21页 |
| ·班组安全共享心智模式可塑性分析 | 第21-23页 |
| 3 班组安全共享心智模式与安全绩效分析 | 第23-40页 |
| ·研究模型与研究假设 | 第23-25页 |
| ·研究设计 | 第25-29页 |
| ·研究对象 | 第25-26页 |
| ·初始问卷的编制 | 第26页 |
| ·小规模预试 | 第26-29页 |
| ·正式调查问卷的生成 | 第29页 |
| ·数据收集与整理 | 第29页 |
| ·研究过程与研究结果 | 第29-40页 |
| ·正式调查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 第29-33页 |
| ·变量间的相关关系 | 第33-34页 |
| ·假设模型的检验 | 第34-37页 |
| ·结果讨论 | 第37-40页 |
| 4 班组安全共享心智模式的塑造体系 | 第40-49页 |
| ·班组成员自我安全心智模式塑造 | 第40-45页 |
| ·探询自我的安全心智模式 | 第41-42页 |
| ·反思自我的安全心智模式 | 第42-43页 |
| ·完善自我的安全心智模式 | 第43-44页 |
| ·固化自我的安全心智模式 | 第44-45页 |
| ·班组安全共享心智模式塑造 | 第45-49页 |
| ·深度汇谈法 | 第45-47页 |
| ·安全情景企划法 | 第47页 |
| ·交叉培训 | 第47-49页 |
| 5 行为安全强化管理 | 第49-56页 |
| ·BBS 的工作原理 | 第49页 |
| ·BBS 的工作机制 | 第49-50页 |
| ·BBS 在煤矿中的实施流程 | 第50-54页 |
| ·BBS 前期准备阶段 | 第51-52页 |
| ·BBS 行为安全观察阶段 | 第52-53页 |
| ·BBS 干预与反馈阶段 | 第53-54页 |
| ·BBS 的保障机制 | 第54-56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6-58页 |
| ·结论 | 第56-57页 |
| ·展望 | 第57-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 附录 A 调查问卷 | 第61-63页 |
| 作者简历 | 第63-65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