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引言 | 第11-15页 |
一、选题的依据 | 第11-13页 |
二、研究的方法 | 第13页 |
三、私营企业劳动关系研究的意义 | 第13-15页 |
第一章 我国私营企业概述 | 第15-26页 |
第一节 我国现阶段私营企业的产生和发展 | 第15-22页 |
一、私营企业的定义 | 第15页 |
二、现阶段私营企业产生的时代背景 | 第15-16页 |
三、现阶段私营企业产生的前提条件 | 第16-17页 |
四、现阶段私营企业的发展现状 | 第17-22页 |
第二节 现阶段私营企业的性质和特点 | 第22-24页 |
一、现阶段我国私营企业的性质 | 第22-23页 |
二、现阶段我国私营经济的特点 | 第23-24页 |
第三节 我国私营企业发展趋势及政策建设 | 第24-26页 |
一、私营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将更加宽松 | 第24页 |
二、私营企业面临的经济环境趋于好转 | 第24页 |
三、私营企业持续发展的生产要素诸条件均已具备 | 第24-26页 |
第二章 劳动关系概述 | 第26-40页 |
第一节 劳动关系的概念及其特征 | 第26-28页 |
一、含义 | 第26页 |
二、称谓 | 第26页 |
三、主体 | 第26页 |
四、劳动关系的特征 | 第26-28页 |
第二节 有关劳动关系的主要理论 | 第28-33页 |
一、马克思主义的劳资关系理论 | 第28-29页 |
二、毛泽东的“劳资两利”理论 | 第29页 |
三、“三个代表”及“和谐社会”的理论 | 第29-30页 |
四、各学派的劳动关系理论 | 第30-33页 |
第三节 新中国劳动关系的建立、变化和发展 | 第33-36页 |
一、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劳动关系的建立 | 第33-34页 |
二、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劳动关系的变化 | 第34-35页 |
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劳动关系的发展 | 第35-36页 |
第四节 现阶段我国私营企业劳动关系的现状 | 第36-40页 |
一、现阶段我国私营企业劳动关系的性质及其特征 | 第36-38页 |
二、现阶段我国私营企业主要存在的问题 | 第38-40页 |
第三章 现阶段私营企业劳动关系的本质——冲突与合作 | 第40-66页 |
第一节 冲突 | 第40-54页 |
一、冲突无处不在 | 第40页 |
二、冲突的类型 | 第40-42页 |
三、劳动冲突 | 第42-54页 |
第二节 合作 | 第54-61页 |
一、企业劳动关系的合作与员工参与 | 第54-57页 |
二、私营企业雇主与雇员之间的合作分析 | 第57-60页 |
三、缓和劳资关系,化冲突为共赢 | 第60-61页 |
第三节 冲突与合作的个案资料 | 第61-66页 |
第四章 内、外部环境影响下的中国私营企业劳动关系 | 第66-81页 |
第一节 内部环境影响下的中国私营企业劳动关系 | 第66-76页 |
一、“老三会”和“新三会” | 第66-75页 |
二、中国私营企业雇主和雇员之间关系 | 第75-76页 |
第二节 外部环境影响下的中国私营企业劳动关系 | 第76-81页 |
一、中国私营企业劳动关系的经济环境因素 | 第77-78页 |
二、中国私营企业劳动关系的政治法律环境因素 | 第78-79页 |
三、中国私营企业劳动关系的社会文化环境因素 | 第79-81页 |
第五章 私营企业劳动关系中的分配与社会保障关系 | 第81-100页 |
第一节 私营企业劳动关系中的分配关系 | 第81-89页 |
一、分配关系的产生 | 第81页 |
二、研究私营企业收入分配关系的意义 | 第81页 |
三、影响分配关系的因素 | 第81-83页 |
四、分配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 | 第83-89页 |
第二节 私营企业劳动关系中的社会保障关系 | 第89-100页 |
一、私营企业实施劳动者社会保障的意义 | 第89-91页 |
二、社会保障的主要形式及内容 | 第91-94页 |
三、私营企业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情况 | 第94-97页 |
四、加强私营企业社会保障的措施 | 第97-100页 |
第六章 建立规范的私营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法律调整机制 | 第100-124页 |
第一节 劳动关系与相关的劳动法规 | 第100-103页 |
一、第一层次 | 第100页 |
二、第二层次 | 第100-101页 |
三、第三层次 | 第101-103页 |
四、第四层次 | 第103页 |
第二节 美、德、日的劳资关系立法 | 第103-104页 |
一、美国的劳资关系立法 | 第103页 |
二、德国的劳资关系立法 | 第103-104页 |
三、日本的劳资关系立法 | 第104页 |
第三节 私营企业中容易引发劳资纠纷的几个问题 | 第104-106页 |
一、合同效用低 | 第104-105页 |
二、工资分配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 | 第105页 |
三、工作日制度与劳动安全制度出现空白 | 第105页 |
四、基本上无福利劳保待遇 | 第105-106页 |
五、任意侵犯雇工的人身权利 | 第106页 |
第四节 现阶段私营企业中与劳资纠纷相关的几个案例 | 第106-119页 |
第五节 劳动关系领域政策法规发展的趋势展望 | 第119-124页 |
第七章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的私营企业劳动关系 | 第124-142页 |
第一节 发达国家企业劳动关系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 第124-130页 |
一、发达国家企业劳动关系的经验 | 第124-129页 |
二、发达国家劳资关系对我们的启示 | 第129-130页 |
第二节 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三方协商机制 | 第130-133页 |
一、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三方协商机制的含义和特征 | 第130-131页 |
二、我国三方协商机制中三方身份的定位 | 第131-132页 |
三、我国三方协商机制的运行 | 第132-133页 |
第三节 积极引导私营企业的制度创新 | 第133-137页 |
一、要创新产权制度,优化产权结构 | 第135页 |
二、要突破家族式经营,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 第135-136页 |
三、要创新技术进步机制,改变分散落后的生产方式 | 第136-137页 |
第四节 建立一种新型的管理理念——情感管理 | 第137-142页 |
一、情感与团队的关系 | 第137-138页 |
二、情感与人际关系的关系 | 第138页 |
三、情感与绩效的关系 | 第138-139页 |
四、情感与管理的关系 | 第139-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142-147页 |
附录:博士期间发表的相关成果与承担的课题 | 第147-148页 |
后记 | 第1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