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自然科学总论论文--自然科学理论与方法论论文--科学的哲学原理论文

科学知识社会学中的反身性问题研究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引言第10-12页
 (一) 选题缘由第10-11页
 (二) 文章综述第11-12页
 (三) 主要研究内容第12页
一、 “反身性”产生背景第12-20页
 (一) “反身性”问题产生的缘由第12-14页
  1. “反身性”提出背景第12-13页
  2、反身性原则的提出第13-14页
 (二) 反身性原则的具体内容第14-16页
  1. 反身性的多种理解第14-15页
  2. 反身性的内涵第15-16页
 (三) 反身性问题形成的渊源—“曼海姆悖论”第16-19页
  1. 曼海姆知识社会学的基本观点第16-17页
  2. 曼海姆知识学的温和相对主义立场第17-18页
  3. 曼海姆悖论的内容第18-19页
 (四) 反身性问题的内涵第19-20页
  1、反身性问题的内容第19页
  2. 反身性问题带来的难题第19-20页
二、 “反身性”问题在科学知识社会学中的地位第20-27页
 (一) 反身性问题的接受性第21-24页
  1. 反身性问题受到普遍关注的原因第21页
  2. 科学知识社会学学派对曼海姆悖论的改造第21-22页
  3. 科学知识社会学学派的三种发展进路第22-24页
 (二) 反身性问题的影响第24-27页
  1. 建设性影响第24-25页
  2. 破坏性影响第25-27页
三、 未来发展趋势第27-37页
 (一) 反身性问题的消解探索第27-33页
  1. 反身性问题情境下:科学知识社会学与默顿学说的比较第27-29页
  2. 科学知识社会学家们对反身性问题的消解探索第29-33页
 (二) 反身性问题的消解探索中对反身性内涵的深化第33-34页
 (三) 反身性问题对科学知识社会学未来发展进路的影响第34-37页
  1. 反身性问题造成科学知识社会学学派内部分歧第34-35页
  2. 通过反身性问题的消解来思考科学知识社会学的未来发展第35-37页
结语第37-38页
参考文献第38-41页
致谢第41页

论文共4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唐代婚姻成立的禁止条件
下一篇:赤潮遥感探测方法及应用研究--以秦皇岛海域为例